大概是2年前,我就養(yǎng)成了壹個習慣:盡可能不在家工作。寧愿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里,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因為這個,家里人常說我是事兒逼,朋友也覺得這樣蠻傻逼的?!澳憧纯茨悖鋈ハ估烁陕??呆家里不挺好?”“出去還得花錢!壹杯拿鐵得叁十多塊吧?你錢真多!”“來回還得花車費!你4不4傻!”“家里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樣"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大概是2年前,我就養(yǎng)成了壹個習慣:盡可能不在家工作。寧愿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里,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因為這個,家里人常說我是事兒逼,朋友也覺得這樣蠻傻逼的?!澳憧纯茨悖鋈ハ估烁陕??呆家里不挺好?”“出去還得花錢!壹杯拿鐵得叁十多塊吧?你錢真多!”“來回還得花車費!你4不4傻!”“家里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樣...
大概是2年前,我就養(yǎng)成了壹個習慣:盡可能不在家工作。
寧愿去咖啡廳、去圖書館、去大學自習室也不呆在家里,能離家就離家,能滾多遠滾多遠。
因為這個,家里人常說我是事兒逼,朋友也覺得這樣蠻傻逼的。
“你看看你,出去瞎浪干嘛?呆家里不挺好?”
“出去還得花錢!壹杯拿鐵得叁十多塊吧?你錢真多!”
“來回還得花車費!你4不4傻!”
“家里不挺好?你看我宅在家不是照樣工作?”
我只能說,這種想法都是tooyoungtoosimple。
為什么我這么不建議你呆在家里?
-01-家是偷懶成本最低的地方我賭5毛錢,你在家里壹定不會好好工作。
壹會兒想吃東西了去冰箱里翻翻,壹會兒累了回到床上去躺躺,壹會兒無聊了去刷刷手機......
還沒人管你,多爽。
家看上去最溫暖,也最充滿誘惑,你可以毫不費力地享受這些誘惑。
正因為偷懶成本低,所以偷懶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提升。
而外部工作環(huán)境,將會為你隔離掉大部分誘惑。抱歉,沒床給你躺了,沒電視機給你看了。
咖啡館、自習室這些地方,除你之外還有大量陌生人,他們都是學習者。
這種積極的氛圍將會帶動你更好地學習。
其次,有陌生人環(huán)繞在你的周圍,這將催生出你更多的興奮與緊張,亦有利于你的專注。
最后,大量學習者共處壹室,彼此之間互為隱性的監(jiān)督者。恭喜你,你無法為所欲為了。
當你想偷懶時,看著別人都在看書與學習,你那張老臉也掛不住,自然會又回歸到工作的狀態(tài)中。
-02-別想在家里學好,正如別想在自習室睡好每壹種環(huán)境,都有各自的屬性與功能。
家,即私人旅店。本就是休息的地方,不是用來工作或者學習的。
躺在床上,不可能工作好。正如你在自習室里,永遠也不可能睡好壹樣。當你試圖模糊環(huán)境的邊界與功能時,該環(huán)境原本可能帶給你的意義與收益也會隨之而減少。
比如:你走進圖書館,圖書館作為壹種符號,傳達給你的潛在信息是——很好,既然來到這里,就請專心地學習吧。
也就是說,環(huán)境能夠作用于人,給人以暗示,喚起儀式感,從而促進人類進行符合環(huán)境特性的行為。人類的行為又成為了環(huán)境的壹部分,貳者相互促進,建立有益的小型生態(tài)圈。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是《禮記·學記》中的壹句話。
壹個人如果只顧自己學,而不與人交換經(jīng)驗與見解,便容易陷入知識狹隘、視野局限的境地。
人,是注定要與人產(chǎn)生連接的。
家作為內(nèi)部環(huán)境,始終是閉塞的、不流通的。
身在外部環(huán)境的好處就是,你不得不實時與人交流。
你被逼了!
被逼出舒適區(qū)!
被逼去與自己不熟悉的陌生人交流!
這種交流的好處是:信息共享、價值碰撞、鞏固固有知識、融合外部知識。
在商務(wù)領(lǐng)域,曾經(jīng)有過這樣壹個討論:當今世界,溝通成本逐漸變低。即時通訊、電子郵件、視頻會議已經(jīng)如此發(fā)達,傳統(tǒng)的面對面辦公模式是否還有其意義?
JackieReses是雅虎全球人力資源總監(jiān),他曾經(jīng)提出“互動”和“體驗”是傳統(tǒng)辦公模式的最大意義,也是在家里的即時通訊所無法帶來的。
從組織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面對面的溝通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真正理解。因為面對面的方式,更能確保人類積極地投入。在這壹過程中,人的每壹個行為動作、手勢、表情細節(jié)都會暴露在彼此的視野之下,這對于建立理解與合作至關(guān)重要。
-04-好像在家里你會更憂郁壹點長期呆在家里的人,其社會屬性也在壹點點脫落。
我最深有體會的是,曾經(jīng)為了準備考研,我連續(xù)宅在家壹個月沒出去過。
朋友見到我的第壹句話是:“臥槽!你跟個人猿泰山似的!”
其實是這樣的,個體壹旦疏離社會群體,他的語言能力、行動力、表現(xiàn)力都會全線衰退。
這還只是能力上的衰退,另外還有心理上的消極影響。
我們都體會過,呆在家里,人容易陷入負面消極的漩渦。
為了驗證這壹點,我還采訪了10位微信好友,他們最近壹條帶有負面情緒的朋友圈,都是在家里發(fā)出的。
家里盛產(chǎn)孤獨。
此外,呆在家里更容易迷茫,因為當我們與外部世界失聯(lián)時,我們便成為了個體意識的囚徒。
我們終日壹個人在家呆著,越來越看不清自己和自己未來的道路。
山本耀司有句話,說的即是此理: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壹些別的什么,反彈回來,才了解‘自己’?!?/p>
也就是說,是其他事物成全了我們。
使我們自己能夠成為自己。
最近還發(fā)現(xiàn)壹件事,很多人在家不快樂,是因為曬不到陽光啊!
國外的壹項研究表明,陽光對人類有積極作用,能讓人擺脫疲勞,充滿活力,這是因為大腦血清素的作用。維他命D3促使大腦生成更多血清素,而陽光對皮膚的照射就能產(chǎn)生維他命D3。
那么,想要快樂嗎朋友?想要活力嗎朋友?
請快點出門去曬太陽吧!
-05-優(yōu)秀的人更喜歡到處浪沒有人會討厭宅,但是相比于沒有挑戰(zhàn)性的宅,優(yōu)秀的人更喜歡冒險與挑戰(zhàn)。
為什么優(yōu)秀的人更善于走出去?更喜歡浪?
首先壹個最基本的道理是,他們有地方浪。(屁話)
他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的信息渠道更豐富,他們的社交網(wǎng)絡(luò)更發(fā)達。
所以我壹直持壹個觀點:
越優(yōu)秀的人,對資源的占有率越高,能把握更新鮮的信息源,他們是壹群站在信息高地上的人。
對他們來說,“離家”已經(jīng)不是壹種單純的行為,而是壹種提升自我的策略。
從小到大,我最明顯的壹點感受是,盤踞在我周圍的優(yōu)秀者,總是生活在別處。
“你又去哪里浪啦?”
“臥槽,那里有這個活動,你怎么知道的啊?”
“哎呦我去,我怎么不知道??!”
當他們擁有優(yōu)先掌握信息的能力,實則就已經(jīng)擁有了超越同齡人的可能。
小時候也許差距還不會拉大,但是越長大,這種差距會越明顯。
政府政策、市場動向、行業(yè)資訊、全球動態(tài)......
當你還在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優(yōu)秀者已經(jīng)把眼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我喜歡到處走,到處玩,在外工作與學習。
盧梭曾說:“我只有在走路時思考,如果停下腳步,我便停止思考。”
華茲華斯也是,他曾經(jīng)在英國行走百萬里,在行走中寫詩,在行走中浪漫。
這也正是我為什么鼓勵你少呆在家里,多往外走的原因。
若你試圖變得優(yōu)秀,就請離開家。
當你沒有離開它的能力,那里就是即將把你埋葬的溫柔鄉(xiāng)。
原作者名:陸JJ
轉(zhuǎn)載來源:陸JJ(ID:tiyan818)
轉(zhuǎn)載原標題:沒!事!別!老!呆!在!家!里!
授權(quán)說明:口頭授權(quán)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