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接納自己上海qq女的第一步是看到自己

更新日期:2021-08-22 22:07:28  來源:m.tokeny.cn

導讀吳曉芬(默默)微信/qq:1501728029丨壹心理專欄作者有位朋友問我:常常聽到"自我覺察"這個詞,可是當我自我覺察了之后,又能怎么樣呢?自我覺察是為了什么呢?我想,自我覺察就像是,拿壹面鏡子來照自己,看到自己,當時的情緒,感受,反觀自我。當拿出這面鏡子,看到自己是受傷的,焦慮的,慌亂的,恐懼...

吳曉芬(默默)微信/qq:1501728029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有位朋友問我:常常聽到"自我覺察"這個詞,可是當我自我覺察了之后,又能怎么樣呢?自我覺察是為了什么呢?

我想,自我覺察就像是,拿壹面鏡子來照自己,看到自己,當時的情緒,感受,反觀自我。

當拿出這面鏡子,看到自己是受傷的,焦慮的,慌亂的,恐懼的,沮喪的,悲傷的,憤怒的,如何?嗯,只是那樣子去看著,還是可以做壹些什么來幫助自己?當拿出這面鏡子來照出此時此刻內(nèi)心真實的自我感受,這樣做的意義是什么?

當你拿出這面鏡子,看到此時此地的自己,第壹時間你是怎么看待,怎么評價的?這個常常被我們忽略,因為這個評價和看法通常是潛意識的,我們可能無法意識到這個過程,而只是感覺到不好,不舒服。當我們留意自己的感受,便可以更接近潛意識中的自己。

當你明白這個感受和自己你無意識中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有關(guān),那么你可能找到了壹個切入點:通過改變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來改變自己的感受。但是這些的前提是,你需要先看到自己的感受。

我們的第壹反應(yīng)往往跟“內(nèi)在模式”和人格層面中的“超我”有關(guān),它來源于我們的成長經(jīng)歷,我們小時候所面對的父母和權(quán)威,形成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如果我們不進行覺察,很難發(fā)現(xiàn)它的存在。

拿我的自身經(jīng)驗來說,當我開始覺察自己,看到自己上壹時刻的窘迫,我的第壹反應(yīng)自責“怎么可以這樣,表現(xiàn)糟糕,本來可以更好的……”幾乎同時我能感受到內(nèi)心的焦慮,沖突,糾結(jié),難受,同時感覺到自卑。當我覺察到這些,有時我會做壹些事情來幫助自己。比如進行內(nèi)在的對話,對自己說“沒關(guān)系,我可以這樣。不論多么窘迫,多么糟糕,那已經(jīng)成為過去,現(xiàn)在的我是全新的我,那件事可以發(fā)生,但它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我在做什么?”我選擇了原諒我自己,從而幫助自己從內(nèi)心的沖突糾結(jié)當中解脫出來。我不再和“上壹刻”的自己對抗,不再和“不夠好”的自己對抗。我想把這個不夠完美不夠好的自己攬入懷中,就像抱著壹個沮喪自責的小女孩,告訴她說:“沒有關(guān)系,你可以那樣,也可以這樣。你可以做錯,也可以表現(xiàn)不好,不論如何,我都會站在你的壹邊來支持你。”當這樣做的時候,我正在成為自己的“好媽媽”,而這個“好媽媽”,是時刻伴隨自己的。

可能我依然是容易焦慮的人,但我這個方式對我是有幫助的,看到自己內(nèi)心當下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然后去如實地接受它們,允許它們的存在,我感覺到自己可以更加輕松地呼吸,內(nèi)心也更加自由。

只是看到,什么都不做,只是和這個自己呆在壹起,只是看著這個自己。改變在這里發(fā)生,雖然內(nèi)心可能沒有改變的想法,但奇妙的變化就在這里,當你沒有希求,改變就會發(fā)生。當你有所希求,可能不如所愿。因為無條件的自我接納在于:[我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是我的壹部分,我允許它存在在我身上]。但希求改變的潛在臺詞是:[我不想要我是這樣子,我不可以是這樣子,我要成為另壹個樣子才行](指向無法接納自我)。

內(nèi)在的模式,與自己的性格緊緊相連,第壹反應(yīng)幾乎很難去改變,可是當下的自我覺察,還是可以幫助我們?nèi)タ吹阶约旱膯栴},內(nèi)心的真實,然后接受它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就像是自己的裁縫,把各塊不同的布拼接起來,成為壹件完整的衣服,當越來越多的情緒和感受被發(fā)現(xiàn),去面對和感受它們,自我與它們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內(nèi)心就增加了完整性,部分構(gòu)建成為整體。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各種感受的壹個容器,來包容和連接自己內(nèi)心曾經(jīng)被分裂的各個部分。

當我們?nèi)鐚嵉厝タ创斚碌淖约?,如實地看待自己此時此刻的樣子而不作任何評判,我們只是這個樣子,沒有好壞對錯,只是這個樣子。我們感到沮喪常常不是因為“我做了這件事情,說了這句話,或是我的表現(xiàn)”,而是因為我們對于自己所說所做所表現(xiàn)的看法:這樣很糟糕,這樣實在差勁,不可以這樣等等。

我們的看法帶給了自己感受。而“自我覺察”就像是不帶任何評判的鏡子,直接照出我們內(nèi)心的真實:此時此刻,我感受到了什么,此時此刻,我對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自我覺察,可以止息我們的痛苦,把我們從當下的情緒中拉出來嗎?

事實上,自我覺察程度越高的人,越是容易把自己從情緒當中拉出來,不容易受到?jīng)_動和情緒的控制。即便是剛開始自我覺察的人,也可以在過后對自己進行反觀,隨著自我覺察的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幫助我們加快走出情緒的時間。比如憤怒,當我在憤怒當中,我沒有反觀自己的時候,我只是沉浸于憤怒當中,隨波逐流,可是發(fā)現(xiàn)自己正在憤怒當中,就好像有另壹個我站在我的面前,看著我對我說“你剛剛很憤怒”,“你憤怒的原因是什么”。

當這壹念返照之時,我的意識已經(jīng)從情緒中跳了出來,借助這壹念反問,我已經(jīng)站在"觀照自我"的這壹邊,已經(jīng)是鏡子而非被卷入情緒中的自己。當情緒強烈的時候,我們根本就不會想到反問自己,情緒就像不可阻擋的洪水無法停止,當我們意識到自己在憤怒中而進行自我覺察之時可能已經(jīng)過了那個最激烈的情緒。那么此時,你會如何看待在剛剛在情緒中不能自控的自己呢?這個問題很重要。

大多數(shù)時候,我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第壹反應(yīng)是自責,因為這是超我的本能反應(yīng),可是多年的經(jīng)驗告訴我,自責并不能讓我變得更好,只會讓我感覺糟糕和更加不自信,為了讓內(nèi)心不再沉浸在糟糕的感受甚至是更加糟糕當中,我想對自己說壹些話來幫助自己,借助這樣的內(nèi)在對話來幫助自己面對這種糟糕的感受,我對自己說"剛才我情緒失控了,我發(fā)脾氣了,沒有關(guān)系,我可以那樣。"是的,我選擇原諒自己。因為我知道不能回到上壹刻,不能改變那個事實,我也知道自責不能阻止我下次不再繼續(xù)這樣,所以我選擇原諒自己。如果我覺得我身邊的人因此而受到傷害,我會誠懇地和他說出來我的感受,和對方道歉并詢問對方的感受。這樣,可能壹件糟糕的事情會變成壹次有益于關(guān)系的溝通,當雙方的內(nèi)心產(chǎn)生真正的鏈接,愛會流動起來,關(guān)系可能會更親密更和諧。

總的來說,自我覺察是個人成長中很重要的壹個因素。咨詢師往往是作為當事人的壹面鏡子來幫助他/她覺察到自我的真相,從而去探索他/她內(nèi)心所渴求的,如果通往渴求之路有壹些障礙,咨詢師去幫助發(fā)現(xiàn)障礙是什么,如何清除它。而這個過程沒有當事人的自我覺察是無法進行的。

佛教的壹些“打坐”,還有西方的冥想,靜觀之類的途徑,都是幫助人自我覺察的練習方式。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