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作者是美國教育專家杰弗里·伯恩斯坦。都說孩子聽話時是天使,不聽話時是魔鬼,那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可以怎么辦?作者通過十天,每天一個技巧來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無條件的愛,才是解決之道。01了解叛逆每個孩子一般會有兩個逆反心理比較強(qiáng)烈的時期,一是2-3歲...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作者是美國教育專家杰弗里·伯恩斯坦。都說孩子聽話時是天使,不聽話時是魔鬼,那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可以怎么辦?作者通過十天,每天一個技巧來改善與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無條件的愛,才是解決之道。
01
了解叛逆
每個孩子一般會有兩個逆反心理比較強(qiáng)烈的時期,
一是2-3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萌發(fā)的時期,
二是15-16歲的青春期。
叛逆的孩子的共同特征是大喊大叫、喜怒無常、挑戰(zhàn)大人的權(quán)威、情緒容易失控。
家有2歲小朋友,最近任性的表現(xiàn)有,穿衣服一定要選擇自己心水的小汽車造型的,如果沒有按照他的喜好來,哭、鬧、躺都會上演,出去玩一定要玩自己最喜歡的玩沙子,專注挖沙半小時,少玩一fen鐘都不行,即使你把他拖回家還是強(qiáng)烈的要求出去玩,不允許就是大喊大叫,還有就是當(dāng)你生氣的跟他說你不能夠把玩具扔地上,往往下一秒他會更開心的把玩具重重的扔在地上,扔完挑釁一般朝你看看...
孩子叛逆的背后是希望獲得關(guān)注,獲得愛,只有沒人愛的孩子才更容易走上叛逆的極端。比如前段時間四川“搶手機(jī)燒傷老師”的少年,這個孩子所處的家庭父母離異,父親長期在外打工,是一個由爺爺奶奶照顧的留守兒童,而這個孩子走上這個極端正是由于在那個不良少年的圈子里通過一些不良行為讓他獲得了一些卑微的關(guān)注和存在感,從而走上了一條黑暗之路....
02
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是關(guān)鍵
在孩子不聽話,甚至挑戰(zhàn)你的權(quán)威和耐性,你會如何回應(yīng)呢?以下是一些消極的回應(yīng)方式:
使用打罵想讓Ta屈服?
因為孩子的失控感到憤怒對他大喊大叫,立馬想讓孩子安靜下來?
說類似的話:你不乖,媽媽不喜歡你了?媽媽不愛你了
否定他的感受:覺得這么大的點事你就哭以后還能干什么
在外人面前給孩子貼過標(biāo)簽:這個孩子這么膽小的人
使用打罵、大喊大叫的方式來控制孩子,孩子會因為害怕而屈服,但造成的后果是,下一次如果你不使用這種方式孩子會無視你的要求,只有吼叫、打罵才會引起孩子的重視;而否定孩子的感受,并且說媽媽不愛你了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會變得更膽小、自卑、不自信,而給孩子貼標(biāo)簽,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加重對峙心態(tài)和對抗情緒。
叛逆的本質(zhì)是無助。孩子由于一些遭遇帶來了一些情緒問題,比如被伙伴孤立、沒有一起玩的小伙伴,感覺孤單逐漸變得孤僻厭世;考試成績不太好,怕父母打罵,產(chǎn)生恐懼心理;長的不好看,自己感覺自卑...這些問題都會讓孩子變得情緒化,由于孩子并不善于處理情緒,缺乏成熟的情緒處理能力,而做出一些反常的行為,那么父母欲教會孩子情緒處理,勢必自己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讓孩子的情緒成為自己情緒的開關(guān),心平氣和的父母才能更理性的去觀察孩子這些異常行為背后的心理原因。
誰都有情緒,當(dāng)有情緒時,更好的接納情緒,他就會變成自己的朋友,自己才會變得平和,才不會出現(xiàn)這些非理性的消極回應(yīng)方式。情緒,讓你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情緒管理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刻意練習(xí),從后知后覺到當(dāng)知當(dāng)覺最后能先知先覺。
03
光有愛是不夠的,要說出來
如果問每位父母:你愛自己的孩子嗎?
估計每位父母都會說:愛啊?
那你的愛有條件嗎?
孩子是不是要很乖、很聽話、成績要好、聰明、有禮貌.....你才會覺得孩子很可愛?
想起來,小時候,我們都是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里的,你看那個誰誰...成績多好,考了一百分?那我們是不是會覺得只有自己做到了考試取得好成績,爸爸媽媽才會開心、才會愛自己,所以一定要取得好成績,那如果沒有取得好成績,自己會不會覺得反正父母愛的是成績又不是自己,自己做的好不好也不重要了,于是自暴自棄?
我想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但是愛要表達(dá)出來,
每一次即使孩子做錯事仍然要抱抱他,并且告訴他:"雖然這件事你做的不對,讓媽媽很不開心,但是媽媽依然愛你",
每一次在孩子跌倒或者做的不夠好時,仍舊平和的告訴他:"沒有關(guān)系,我們再努力,媽媽相信你,愛你。"。
只有說出來,孩子才會知道父母愛的并不是外在的一切,而是孩子本身,所以即使某件事做的不夠好,孩子也不會因此感覺天塌下來,垂頭喪氣,因為他知道父母會永遠(yuǎn)愛他,這樣才會逐漸培養(yǎng)出孩子的抗挫能力面對更大的風(fēng)雨。
有的媽媽說,每次會忍不住對孩子發(fā)脾氣,發(fā)完脾氣孩子無助的眼神會讓自己感覺好愧疚。其實媽媽也是個人,人首先要自愛,所以有情緒時先擁抱自己吧,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現(xiàn)在心情不太好,需要安靜一下,一會媽媽就會好了。我想孩子會學(xué)會理解會接納,這也是間接在教孩子去接納別人的情緒,只有一個足夠自愛的人才能真正的懂得愛別人、尊重別人,無論這個別人是父母、配偶還是子女。
在孩子是天使時,父母要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其實真正享受過親子時光的人,會覺得是如此幸福,孩子的每一個笑容都像一束陽光照進(jìn)了心里,在我們變得越來越像個成人時,那束光會溫暖自己沉睡已久的心靈,重新獲得愛的能力。孩子給予父母的,遠(yuǎn)比父母給予孩子的要多。愛和自由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在孩子還愿意依賴你的時候,用更多的高質(zhì)量陪伴培養(yǎng)和孩子的親子感情,這些感情可以在孩子變得叛逆時,變成抵抗負(fù)面情緒的正面能量。
時間可以用來被浪費,但是不要浪費生命,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因為那永遠(yuǎn)不可逆,有些東西,失去了還會再擁有,但與孩子的這段親密時光錯過了就是永遠(yuǎn)。
愛,要說出來。有愛滋潤的孩子,人生才會更幸福。
04
理解與溝通
其實我們都知道要愛孩子,可是很多時候,話說出口就變成了嘮叨、教條、評價、貼標(biāo)簽,總覺得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豐富,總覺得孩子弱小,所以不自覺中就變成了權(quán)威型家長,一副高處俯視孩子的心態(tài),自以為是的要求孩子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但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歡的事,控制孩子以體現(xiàn)自己的存在感。
其實,要理解孩子,需要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脫離自己的父母身份,把他當(dāng)成同事、朋友或者其他的角色,你想想自己還會以平時與他對話的語氣說話嗎?不會?因為其他角色與自己是平等的,當(dāng)可以抽離自己的身份,給予孩子的是有邊界的愛,會更容易理解孩子。只有理解孩子,你才不會居高臨下,欺負(fù)弱小,做到平等的溝通,只有這樣,才會注意自己的措辭。
溝通從來都不只是技巧的問題,而是是否有心,兩個人的溝通,就是心與心的距離。
所以,真正的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去理解尊重孩子吧。
為人父母就是一場修行,修自己的耐心、恒心、平常心。
所有的大人都是一個孩子,只要你未曾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