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兒童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留守兒童的話題一直是網(wǎng)上熱門,對以前的我來說,就一個印象,窮。這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概念。真當(dāng)我真真切切與他們接觸以后,那一幕幕的場景都讓我觸目驚心。8月,我受壹基金和字節(jié)跳動公益的邀請,去了貴州省的畢節(jié)和黔南,走進深山實地探訪在那里的留守兒童。整個貴州省的留守兒童大概有56萬,他們分布在茂密的...
留守兒童的話題一直是網(wǎng)上熱門,對以前的我來說,就一個印象,窮。這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概念。真當(dāng)我真真切切與他們接觸以后,那一幕幕的場景都讓我觸目驚心。
8月,我受壹基金和字節(jié)跳動公益的邀請,去了貴州省的畢節(jié)和黔南,走進深山實地探訪在那里的留守兒童。
整個貴州省的留守兒童大概有56萬,他們分布在茂密的山區(qū)。
我探訪的兩個村子,留守兒童的比例都超過了80%。
薇薇正在洗菜。
這名小女孩小名叫薇薇,今年8歲,個子不高。
薇薇還只有6個月大時,媽媽就跑了,從此再無音信。薇薇只知道,媽媽只是生她的人,除此之外,沒了,而這還是別人告訴她的。
薇薇的爸爸在外打工,一年最多回來一趟,待個三五天又走了。
和薇薇最親的是奶奶,她倆相依為命。
去薇薇的家要翻過一座大山。
對我這么一個200多斤的北京城土生土長的胖子太不友好,我真的感受到什么叫翻山越嶺,途中幾度想要放棄,整個人都被汗水打濕了。
我已經(jīng)累得不行了。
而薇薇走在前面,蹦蹦跳跳的到了山頂,幾乎連汗都沒出。
看過這么多年變形計,我這次算是真正體驗了一回。
不過我也算身殘志堅,靠意志力支撐了下來,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終于看到薇薇的家。
薇薇的家。
說是家,其實就是半山腰的小破屋,像是城里的爛尾樓,沒有白墻黑瓦,只有毛坯。屋里漆黑一片,連個窗戶都沒有,滿屋子堆滿了雜物。住在這里,夏天滿是蚊蠅、冬天四面漏風(fēng)。
薇薇和奶奶睡覺的床,就是兩片木頭板加上破被褥。
奶奶今年73歲。
從地里回家的奶奶。
我們剛看到她的時,她正背著一筐玉米從地里出來。
奶奶說她腿腳不太好,之前去醫(yī)院查出了問題,但需要花8000多才能治病,只能放棄治療。
一回到家,小薇薇就去燒火、洗菜、準(zhǔn)備做飯。
我太久沒有這么大運動量,翻山越嶺到這里,肚子也早就餓了,特別不好意思的在薇薇家蹭了頓飯。
奶奶聽說我要一起吃,還特意的在菜里加了幾塊豆腐。
我有些于心不忍,走的時候留下了點錢和一些小禮物。
飯后太陽已經(jīng)落山,薇薇和奶奶的家也陷入到了一片漆黑?,F(xiàn)在才是晚上7點多鐘,薇薇的一天就結(jié)束了。
在這些留守兒童中,薇薇還算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
我們看到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極度自卑,極度敏感。都是因為他們常年得到父母陪位和關(guān)愛,產(chǎn)生極大的心理問題。
其中一名小女孩子,因為其他小伙伴沒有叫她一起玩,她就在自己的小臂上劃出了一道一道的口子。
自己劃傷手臂的女孩。
她根本不知道該找誰排解,又該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重視,才有了自殘的行為。
薇薇的開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益童樂園這樣的站點。
在這里,薇薇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朋友,能夠得到老師像媽媽一樣的關(guān)愛。
益童樂園合影。
這是我們來到貴州走訪的第一個益童樂園。
這里的孩子都是附近村寨過來的留守兒童,大的不過十四五歲、小的只有3歲。
這個益童樂園位置偏遠,又處在山上,條件十分簡陋,連一個廁所都沒有。
孩子們要憋尿很久,才能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橫穿一條大卡車經(jīng)常經(jīng)過的馬路,去對面的廁所集體方便。
益童樂園外的木樁。
這還是改善后的樂園。
兩年前,門前連水泥地都沒有。后來才由當(dāng)?shù)卣鲥X修的。
木頭做的小柵,都是孩子從自家背來的木樁。然后老師帶著他們一根一根壘成現(xiàn)在的樣子。
由于條件艱苦,很少有愿意來這里工作的老師,只有這位叫賀琪的媽媽。她自己有三個孩子,都在這個益童樂園里。
益童樂園的賀琪老師。
雖然條件艱苦,孩子們在這里玩得非常開心。他們能一起玩游戲,一起跳繩,內(nèi)心已經(jīng)相當(dāng)滿足。
和孩子們一起跳繩。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有一個能給他們關(guān)愛的“媽媽”。
“媽媽”陪伴著孩子,還給他們樹立起一個健全的價值觀,很多原本孤僻的孩子自從來到站點后變得熱情開朗。
賀琪老師和孩子下五子棋。
目前,壹基金聯(lián)合抖音正在貴州的大山里興建了66個這樣的益童樂園,覆蓋40個縣和39個鄉(xiāng)鎮(zhèn)。每個站點都會有一到兩名老師及志愿者在這里,陪伴和輔導(dǎo)這些留守兒童。
但這個數(shù)量還遠遠不夠,光是我們在路上就看到很多成群結(jié)隊的留守兒童。
在沒有樂園的地方,都是大一點的孩子帶著一群年齡小的孩子玩,或去懸崖邊,或去車道旁,十分危險,也不利于他們身心成長。
孩子們在公路邊玩耍。
我們一行人又去了另外一個家庭。
這個家庭一共有6口人,1個媽媽帶著5個孩子,4個女孩,1個男孩。
5個孩子。
她們的家在半山腰,早些年只一個茅草房。這兩年政府扶貧幫他們蓋了磚瓦房,外觀看起來還不錯。但走進去就會發(fā)現(xiàn),屋子里除了有幾張床之外就再無它物。
這位媽媽今年才33歲,比我還年輕,卻是5個孩子的媽媽。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她才17歲。
今年大女兒已經(jīng)15歲了,為了等弟弟一起上學(xué),現(xiàn)在才上六年級。最小的兩孩子是雙胞胎,今年9歲。
七年前,這個家里的父親突然就消失了,從此幾個孩子就再沒見過自己的爸爸。
大點的孩子對父親還有印象,小點的孩子早就忘了父親的模樣。
媽媽在外打工,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就靠一塊電話手表和幾個孩子溝通。
平時就是15歲的大姐帶著剩下的4個兄妹為生,他們從來沒有走出過這座大山。
這幾個孩子還算是爭氣,經(jīng)常給這個家里帶回一些獎狀。
孩子們獲得的獎狀。
在這個地方,有三分之一的婦女都是十幾歲生孩子。之后,他們會選擇徹底逃離這里,去到大城市打工。
等她們心智成熟,又接觸到城市的世界后,更多的則是對過往生活的悔恨,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也許會選擇用人間蒸發(fā)的方式,來告別自己不堪的過去,甚至是不堪過去的產(chǎn)物——孩子。
而這些孩子有的將從留守兒童變成孤兒。
我們走訪的這六口之家的媽媽,和那些消失的母親比起來,要好的太多了。
她并沒有像他們的爸爸那樣一走了之,而是靠著微薄的收入供養(yǎng)這幾位孩子上學(xué)。
“只要他們愿意,我就愿意供他們上學(xué)”,她常常把這話掛在嘴邊。
這位媽媽每次回到家里陪伴他們,就是不斷的做這種蠟染的服飾,她說已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做了幾年時間。如今幾個女娃都已經(jīng)穿上了媽媽給她們做的民族服飾。
4名女孩穿著媽媽縫制的民族服裝。
媽媽說,如果女孩子在出嫁的時候,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的話,那可能會被別人所恥笑。
我們問老大想不想結(jié)婚、想不想生娃時,老大說,20歲以前不會結(jié)婚生子的。
這句話看似平常,但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未來的希望。
臨走時,我們依舊給孩子們留下了點現(xiàn)金,以及一些生活和學(xué)習(xí)的用具。
但我們知道,這些并不是真正的慈善,這樣的行為充其量也僅僅算是救濟,而慈善的目的是授人以漁,是要讓這里的孩子得到關(guān)愛的同時知道,如何才能改變命運,是要讓這些留守兒童知道,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壹基金發(fā)起的益童樂園在我走訪的幾個服務(wù)站里,有很多留守兒童在這里找到母愛和親情,也讓很多孩子意識到了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更讓很多孩子從自卑變得慢慢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