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墨來源: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最近看了壹本風靡全美的奇書,封面是壹只狂喜的浣熊。它用后腿站立,愉快地張開雙臂,好像派對上最興奮的客人,完美地呼應它的書名——《高興死了》。這是壹本關于快樂的書?可以這么說。書里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詼諧幽默、古怪有趣,總是有本事讓你笑噴。比如,作者想給壹只貓取名叫“總統(tǒng)”,這樣她就可以合理地說這些話:“"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李小墨來源:深夜書桌(ID:shenyeshuzhuo)最近看了壹本風靡全美的奇書,封面是壹只狂喜的浣熊。它用后腿站立,愉快地張開雙臂,好像派對上最興奮的客人,完美地呼應它的書名——《高興死了》。這是壹本關于快樂的書?可以這么說。書里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詼諧幽默、古怪有趣,總是有本事讓你笑噴。比如,作者想給壹只貓取名叫“總統(tǒng)”,這樣她就可以合理地說這些話:“...
最近看了壹本風靡全美的奇書,封面是壹只狂喜的浣熊。它用后腿站立,愉快地張開雙臂,好像派對上最興奮的客人,完美地呼應它的書名——《高興死了》。
這是壹本關于快樂的書?可以這么說。
書里充滿各種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詼諧幽默、古怪有趣,總是有本事讓你笑噴。
比如,作者想給壹只貓取名叫“總統(tǒng)”,這樣她就可以合理地說這些話:“總統(tǒng)壹直坐在我的鍵盤上”“總統(tǒng)剛才在新地毯上吐了”“我喜歡和總統(tǒng)睡覺,但為什么每次我醒來他的屁股總在我的臉上”,荒誕戲謔,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這樣壹本有趣的書,卻來自壹位多年深受嚴重的抑郁癥、焦慮癥以及多種精神障礙癥折磨的作者珍妮·羅森。這是壹本關于抑郁癥患者的書,只不過作者討論抑郁癥的自在姿態(tài),我從未見過。
說實話,在看這本書之前,當了解到這個背景的時候,我本能地退避叁舍,我很怕它是壹本令人窒息的病情自述。
現(xiàn)在我很感謝自己看完了這本書,它教給我許多珍貴的道理,特別是關于如何與自己相處。
我最佩服《高興死了》作者珍妮·羅森的壹點就是,她非常自在地討論自己的精神疾病,她把自己患病時候的荒唐,當成好玩的段子來講。
這意味著她完完全全接納了她自己,接納了她是壹個抑郁癥、焦慮癥以及多種精神障礙的患者,而做到這壹點實在太難了。
我在知乎壹個關于明星喬任梁因抑郁癥自殺的回答下,看到壹句話:
“病,是我們對抑郁癥淺顯的認知,也是抑郁癥患者自己的心魔。太多太多抑郁癥患者,迷失在‘病’的界限,羞于提起,羞于承認,羞于治療,以至于錯過好的時機,釀成苦果。”
現(xiàn)代人的心理健康永遠不像表面看起來那樣,風平浪靜的外表之下,常常隱藏著秘而不宣的焦慮、痛苦、低落。
但要我承認心情不好或者狀態(tài)不好可以,可是要我承認得病,太可怕了。
我就有過這種體會,每次我短暫地情緒消沉到不能自己,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的時候,我心里都會驚壹下,馬上趕走這個想法,那種感覺就像凝視深淵,然后被深淵回望,你驚恐得往后退。
這樣的心理,在你真的只是偶然心情不好的時候不會有什么問題,可是當你真的得病,就很嚴重了。抑郁癥不是“打起精神”就能好的。
作者珍妮·羅森打了壹個比方:
“我可以告訴你,‘只要打起精神’是全世界公認的最無效的治療抑郁癥的方法。這幾乎等于告訴某個斷了腿的人,只要起來走走就能痊愈。有些人不明白,對我們相當壹部分人來說,精神疾病是壹種嚴重的生理失調,而不是星期壹綜合癥?!?/p>
不接納自己的抑郁癥患者,不僅諱疾忌醫(yī),還羞于提起,羞于承認,羞于治療。這是珍妮·羅森最不愿意看到的,這些患者往往選擇暗自受苦,因為羞于承認會被當成“個人缺點”的東西。
接納了自己的珍妮·羅森可以自在地向數百萬讀者展示、描述、討論,甚至自黑自己的不正常,她分享疾病帶給她的截然不同的看待和理解生活的方式,分享自己做過的蠢事荒唐事,她甚至幽默地說:服用抗精神病藥的壹個好處是,你能夠把所有的屎盆子都扣在它頭上,這好比凡事都怪例假來了。
我想表達的僅僅是如果你患了抑郁癥,要學會去接納自己嗎?不是,我想表達的是:真正讓壹個人內心強大的,絕不是精心掩飾或塑造出來的壹個沒有缺點的形象,而是完完全全地接納自己。
珍妮·羅森接受了自己是壹個“瘋子”,就不會再因為自己的精神障礙癥而羞愧,也不會對自己的狀態(tài)羞于啟齒,更不會因為別人罵她是神經病而受傷害了,她會清楚地分辨出來:我吃的任何藥,我接受的任何治療,不能定義我。
最近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鑒》熱播,女主角戚薇的雙眼皮頗受爭議,她大大方方地發(fā)微博說:我沒貼過雙眼皮,我是割的。
接納自己身上的特質,即使這些特質不符合自己也不符合他人的期待,比如長得矮,長得不好看,平胸,禿頭,長期戴牙套,肥胖,結巴,家境不好,再比如有抑郁癥,需要接受治療才能正常生活。
完完全全地接納自己,是世界上最舒適的自處狀態(tài)。
02《高興死了》的作者在書里引用了壹句馬克·吐溫的話:比較是快樂的墳墓。
但引起我激烈共鳴的是另壹句話:
這個建議,來自作者的反思。
作者說,她知道自己在人生中取得了很多成就,并且發(fā)自內心地這么認為。然而這依然改變不了壹個事實:每個月只有幾天的時間,她會覺得自己確實生活的很好,其余時間她都覺得自己是壹個失敗的人。
女兒的拼寫能力在班上是最好的,她為此感到驕傲,但是這份驕傲會被沒有精力做壹個完美的母親的尷尬所掩蓋;她很高興自己的第壹本書很成功,但也因此遇到寫作瓶頸而備受折磨,心里壹直覺得肯定再也不會寫,并且永遠無法完成第貳本書了;
按很多標準來說,作者是成功的,雖然她患有多種精神疾病,但擁有成功的事業(yè),她的幾本書均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占據多個權威榜單,收獲千萬讀者,在社交媒體上發(fā)起的“高興死了”運動,引起百萬人共鳴,她走進簽售區(qū),總是發(fā)現(xiàn)書店的位置都坐滿了,她是個出色且有影響力的作家;
她還擁有美滿的家庭,她擁有壹個健康且聰明可愛的女兒,擁有事業(yè)有成且對她關愛有加、不離不棄的丈夫,她曾經內疚地問丈夫,如果丈夫的生命里沒有她是否會更輕松?她丈夫維克托說:可能會更輕松,但不會變得更好;
可是為什么還覺得失敗呢?她分析這壹部分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因為患病,她無法正確的認識自己,但是另壹部分原因是她會對比自己在家長會、facebook以及其他各種社交網絡上見到的那些光鮮亮麗的人,并由此來評判自己。
這些人看上去神采飛揚,從來不會不洗頭發(fā),從來不會等到星期肆的晚上才來幫助他們的小孩休息整整壹周的功課,他們家的角落不會有好幾堆,自從上次搬家以來,壹直沒打開過的落滿灰塵的箱子,他們有豐富多彩的人生,他們很幸福。
明明過著被人羨慕的生活,卻又永遠在羨慕別人,生活有時候真是吊詭。
可是這些人真的那么光鮮亮麗嗎?如果你試著充分了解他們,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沒有那么光鮮亮麗。
就像作者,抑郁癥來襲的時候,她連起床都困難,焦慮癥發(fā)作的時候,她躲在辦公桌底下,病情沒得到控制的時候,壹整天唯壹的成就可能就是吃了幾片餅干而已,不斷地吃藥,不斷地接受治療,日復壹日地抗爭,才是她的日常。
在社交時代,每個人都很擅長把自己的精彩瞬間,濃縮地發(fā)布在社交媒體上,也許是壹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也許是壹次令人眼紅的升職加薪,也許是壹次精致得可以上美食專欄的大餐,也許是令人羨慕的公司福利,也許是撒狗糧的幸福瞬間,也許是完美的婚禮;也許是出席某個高大上的社交場合
而你不知道的是,在年假旅行、升職加薪之前,在享受公司福利的同時,是日復壹日的加班、競爭更激烈的職場環(huán)境,以及更嚴苛的職業(yè)評價標準和更大的工作壓力;
在精致大餐以外的日子,點了無數次湊單的外賣,甚至那些超出消費標準的大餐,可能是恰逢別人請客,蹭來的;
而撒狗糧的幸福之外,是爭吵和互不讓步,是辛苦的經營、遷就和磨合;看似完美的婚禮背后,是兩個家庭的激烈撕逼和爭吵。
拿自己的日常,和他人人生的精彩瞬間作比較,是焦慮和不滿的源頭。大可不必如此。
壹開始,我并沒有真正理解書名《高興死了》的含義,總覺得副標題的“我現(xiàn)在正在低谷,我現(xiàn)在高興死了”有點讓人強行樂觀的感覺。
但我現(xiàn)在理解了,作者是在傳遞壹種生活態(tài)度,她鼓勵每個人:
這就是她從抑郁癥手里奪回生活的方法,就是她在多種精神障礙癥下幸存的方法。
也許每天她只有幾個小時,每個月只有幾天,她的生活是不受精神疾病干擾的,但她做了壹個決定:壹切正常的時候,要抓住機會,制造驚喜,在能感受喜悅的時候,讓自己瘋狂地高興起來,比如穿上考拉戲服去澳洲擁抱考拉,在丈夫開視頻會議的時候,偷偷在他背后伸出壹只浣熊。
想象壹下她的處境是多么糟糕,如果她放棄抗爭,如果她停止制造和收集快樂瞬間,那么她的生活就被藥物、醫(yī)生、治療以及精神疾病的標簽淹沒,病情發(fā)作的時候,痛苦、焦慮、麻木,病情得到控制的時候,擔憂舊病復發(fā)。那她的人生就被她的疾病定義了。
不是每個人都會經歷抑郁癥,但每個人都會經歷低谷,都會經歷低落情緒。
這些低落的情緒不致于變成疾病,但很容易讓我們迷失和失控,怎么奪回自己的生活呢?
這是我從網上看到的壹些“高興死了”宣言:
“我現(xiàn)在正在人生低谷:上下班路上要花肆個小時,只因為房租貴;我現(xiàn)在高興死了,因為我正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p>
“我現(xiàn)在正在人生低谷:相親認識的男友出軌還家暴;我現(xiàn)在高興死了,結婚之前就認清他的真面目,分手并開始了新的生活?!?/p>
“我現(xiàn)在正在人生低谷:畢業(yè)伍年,目前裸辭在家備考公務員,未來各種不確定,還沒有男朋友;我現(xiàn)在高興死了:終于可以好好陪伴爸媽,畢業(yè)伍年還能靜心看書,還收了個小徒弟教古箏,多年老師夢以及從小的音樂夢初見破曉”
……
日本有個電影叫《丈夫得了抑郁癥》,在這部電影里,妻子對丈夫說了壹句話:
第壹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差點哭出來。好多時候,真希望有人能溫柔地對我說這句話。
現(xiàn)在我想送給大家。我們總是崇尚高歌猛進的人生,可是卻有壹群人因為把自己逼得太緊,把自己丟進了長久的不快樂里。
如果覺得痛苦,不努力也沒關系的,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它用不著活在各種各樣的期待里;
如果覺得痛苦,不努力也沒關系的,用不著總想著,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取勝,更別拿自己的日常和別人的精彩瞬間比較,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精彩。
如果覺得痛苦,不努力也沒關系的,說真的,再灰暗再低谷的日子,你也不是壹無所有的,制造、收集、享受那些觸手可得的快樂瞬間也很重要。
太強很累,不強更累。但對今天的我們來說,強大不限于外在,內心的強大程度,從根本上決定了你過得累不累。
內心不強大的人,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懷疑自己,惶恐焦慮,無意識迎合,陷于這樣的內耗中,只會讓你越活越累。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強大不脆弱?
如何從容應對突如其來的挫折?
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自信?
向你推薦《心理訪談》心理專家柏燕誼老師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