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中學生厭學做好心理調適迎接中學生活盡快走出學業(yè)迷茫據(jù)北師大心理學學院院長許燕介紹,準備進入大學的新生一般不了解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學習方式有著質的區(qū)別,入校后有可能出現(xiàn)諸多的不適應。首先是對大學學習方式不了解...
中學生厭學做好心理調適迎接中學生活
盡快走出學業(yè)迷茫
據(jù)北師大心理學學院院長許燕介紹,準備進入大學的新生一般不了解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學習方式有著質的區(qū)別,入校后有可能出現(xiàn)諸多的不適應。首先是對大學學習方式不了解。形象地說,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是被老師抱著走,教學是滿堂灌,更多的是記、背、考的學習。而大學強調學習動機和主動性,老師只是對難點、重點、國際前沿和實踐應用等進行引導,不再照本宣科,課堂教學中有60%的是課本之外的知識。其次,大學教育不是等待老師提供答案,更多的是對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創(chuàng)新的思維去汲取知識,去發(fā)現(xiàn)尚需求解的未知。這才是大學培養(yǎng)人才的真諦。其三,在許多重點高校,由于尖子碰尖子,過去的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成績排位會產生巨大落差,并隨之產生心理失衡,引發(fā)對自信心的挑戰(zhàn)。部分新生因學習成績下降而引發(fā)自卑、悲觀,甚至出現(xiàn)逃課、退學等現(xiàn)象。這是大學新生進校普遍需要接受的心理考驗。
學會克服生活自卑
許燕說,每年送孩子進入新學校時,許多家長的眼光,不是聚焦在學??梢詫W到什么,學科優(yōu)勢是什么,教師的學術水平等方面,而是體現(xiàn)在對住宿條件、生活環(huán)境的重視。這種對生活條件引導的失誤,使學生在來到地處大城市的學校后,對物質生活的重視高于對學習知識的重視,發(fā)生關注視點的錯位。特別是一些農村孩子初到大城市,進入與家庭生活環(huán)境截然不同的大學校園后,巨大的條件反差會讓他們行為和心理上產生強烈的不適應。比如,有的學生不會使用一卡通,也不好意思問,只好自我封閉。有的同學因家庭貧困,內心敏感且缺乏自立自強的行動,又不愿意讓同學知道,寧可在吃穿等生活細節(jié)中省吃儉用,也不愿意接受學校和同學的幫助,從而導致心理貧困。
學會調適心理沖突
90后的心理特點總體顯示出很自我,面臨更多的心理迷茫、焦慮和沖突。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好心理沖突,有利于他們進入大學后健康成長。為此,一是家長、社會應正面引導,培養(yǎng)獨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學學習,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尤其要認真了解學校發(fā)給新生的入學手冊,它對新生接受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很有幫助,而現(xiàn)實是許多學生并沒在意。二是要廣開視野。與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學生的精力都集中在學習和應試中不同,大學是學生進入社會磨煉之前的過渡時期,需要學生接觸社會,學會分析判斷,避免混淆是非、隨波逐流。三是要學會接受幫助。大多數(shù)高校都會對新生進行心理測查,對有需要者提供幫助,而有的學生會拒絕。其實,青少年的心理彈性很大,有了問題只需稍微幫助就能過去。尤其是貧困生進入高學并努力學習,國家和學校的各種資助政策都會幫助他們完成學業(yè)的,完全不應該有過重的心理負擔。
理智面對戀愛情感
近年來,大學校園談戀愛早已成為時尚,并發(fā)生著本質的變化,畢業(yè)即分手的現(xiàn)象是屢見不鮮、見慣不怪。對此,百合網曾做過的網絡調查顯示,目前,90后比80后的婚戀觀更現(xiàn)實,而且5年一個周期在遞增。也就是說,現(xiàn)實性與出生年代成反比。校園戀愛大多為解脫寂寞而選擇的開心生活方式,是否需要父母認同也是隨著年齡的降低而降低。這表示,他們對選擇談戀愛的態(tài)度更加趨于實用。
對大學期間學生積累談戀愛的經驗,百合網副總裁慕巖持贊同態(tài)度。他說,我國的各級各類教育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特別缺失,而且?guī)缀跏强瞻?。有的高校開設相關選修課,大都是爆滿。而在國外許多學校,從初中階段就開設的親密關系課程,不僅讓學生學會與人相處、而且為成人后婚姻戀愛積累經驗。實踐中,部分大齡青年不善于與異性交往,想不清楚自己對婚姻對象的角色定位,多半就是沒有經歷和接受過相關教育所致。
盡管大學談戀愛逐步被社會接受,但也面臨著各種因心理不成熟而引發(fā)的沖突。為此,慕巖建言,大學生應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尤其不能與人格有缺陷、過于自私的人輕易談戀愛。這樣的人往往情緒不穩(wěn)定,邏輯思維和行為較為怪異。如果已與這樣的異性朋友相處,建議戀愛的節(jié)奏放慢些,發(fā)展太快容易被愛情沖昏頭腦。要多聽取朋友的建議,并多看一些相關書籍。同時,認真思考想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有否愛的能力。
真情學友與你分享成長心得
首先要認知大學精神是什么?大學之大不在于學校硬件設施和校園面積,而在于有學識淵博的大師,只有這樣的老師才會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人、做學問,才不至于使學生在紛繁的大學中迷失了人生的方向;還應當有自身獨特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文化,這些是大學經過幾十年才積淀下來的精髓。其次要明白大學目標是什么?有了明確的目標就相當于你的大學有了方向,在進入大學之前不妨花點時間想一下,通過大學學習要變成什么樣子,是從事學術研究、從政或是從商這些目標一旦確定,你就會明白自己在大學到底要學什么,接下來的每一步都會很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也可以避免浪費時間和少走彎路。最后要合理規(guī)劃好該做什么?每一所大學基本都開設了生涯規(guī)劃課,它可以幫助你在確立了目標之后,再將大的目標細化到每一個小目標和每一個時間段,并逐一實現(xiàn)目標。
大學學習沒了老師的監(jiān)督,很多課程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對于那些對高考填報志愿不滿意的同學,學校也提供了多次改換專業(yè)的機會,很是人性。有事沒事就去圖書館轉轉,終歸有好處。由于經常去圖書館看書,期末復習的時候很輕松,鮮有通宵達旦的慘痛經歷。學習永遠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如果可以早早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盡早規(guī)劃那是最好的。大一入學后,一些學校允許輔修雙學位,許多新生會毫不遲疑地選擇輔修第二學位。但由于加大了大學學業(yè)的壓力,尤其是期末考的時候,動輒十五六門要考試,也有同學未能堅持而半途放棄。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輔修第二學位,千萬不要因此而耽誤了本專業(yè)的學習。
在大學,學習無處不在。加入學生組織和社團不失為選擇,但如果加入太多,天天忙得昏天黑地,單開會一項就讓人自顧不暇。選擇保留最喜愛的且和專業(yè)密切相關的社團,久而久之,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如果有機會,強烈建議大家多多參加比賽。不僅能鍛煉自身能力,而且可以接觸社會,經歷那份緊張體驗,促進自信心顯著提升。
總之,大學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實現(xiàn)從學校向社會轉型的平臺。如何科學合理利用好這個平臺需要因人而異,但學好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充分利用好大學的資源不斷擴寬知識面,是每個學生需要共同面對的主題,也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