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任麗︱壹心理專欄作者最近熱播壹檔真人秀節(jié)目《旋風孝子》讓我們在鏡頭下看到了明星與父母的互動,這成為了當下中國家庭關系的縮影。當“劇情”逐漸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我越來越覺得這簡直就是《爸爸去哪兒》的翻版,只是主角的年齡大了壹個輩份。也許我們這個時代...
任麗︱壹心理專欄作者
最近熱播壹檔真人秀節(jié)目《旋風孝子》讓我們在鏡頭下看到了明星與父母的互動,這成為了當下中國家庭關系的縮影。
當“劇情”逐漸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時,我越來越覺得這簡直就是《爸爸去哪兒》的翻版,只是主角的年齡大了壹個輩份。也許我們這個時代太缺乏孝道,所以才催生了這樣壹檔節(jié)目。除了大家有對明星私生活的好奇之外,節(jié)目可能期望大家能夠對“孝順”著更多的思考。
在演員包貝爾那里,孝順就是“違背自己的意愿也要遵從媽媽的要求”,“我愛你勝過愛自己”。這樣的孝順總讓我們感覺到壹種巨大的犧牲精神,壹種強迫,壹種不得已,壹種無奈,壹種委屈,壹種壓抑,甚至壹種憤怒。
我們常常說,母愛是人世間最天然的愛。即使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動物都懂得如何保護、如何愛自己的幼子。前不久在路邊看到狗媽媽和狗寶寶在嬉戲,媽媽在前面狂奔,小狗撒著歡的在后面追趕。但狗媽媽會不時的回頭看看,小狗是否有跟上。而小狗很頑皮,跑跑停停,狗媽媽就回頭迎向小狗,而小狗反而停下來挑釁的看著媽媽。媽媽遠遠看著狗寶,并不急于靠近。在母子的嬉戲中,我能感受到那種自然的情感流動。
而這種與生俱來,人類基因里本來就具有的東西,為什么會變得那么猙獰可怕?我們那么的渴望母愛,但她給我的卻不是我所需要的;母親那么的關心我,我卻感覺到窒息;我多想回報母親,但按照她要求的方式愛她卻讓我感受到無比難受與痛苦。
讓我們看看包貝爾與母親之間發(fā)生了什么。
這檔節(jié)目是要求明星與媽媽在壹起陸天伍夜,按照劇組的要求去盡孝,比如每天給媽媽寫信,陪伴媽媽,為媽媽做飯等等。包貝爾在家第貳天就被媽媽要求去醫(yī)院體檢,為了孝順,包貝爾聽從了媽媽的建議跟隨媽媽去了醫(yī)院。
看點壹:母親將自己的恐懼投射給了兒子,如果兒子認同了母親的投射,就給了母親肆意妄為的機會。
媽媽在節(jié)目中說自己的身體非常不好,曾經(jīng)做過兩次大手術,在患病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了對疾病的恐懼。而她將對疾病的恐懼投射給了兒子,兒子雖然情緒和認知上并不認同母親,但他將認同與孝道聯(lián)系在了壹起,如果不按照母親的旨意去做,就是忤逆,這就給母親任意擺布自己創(chuàng)造了機會。
母親愛小孩的形式讓我覺得不寒而栗,她對醫(yī)生說,所有能檢查的都檢查,胃鏡灌腸都上,恨不得將兒子整個身體都打開,拿著放大鏡去查。兒子儼然成為案板上的肉,毫無反抗與招架之力。果真,檢查出來發(fā)現(xiàn)身體里面有個息肉,這更加印證了她的猜測。母親就在投射-認同-猜測-驗證這個過程中與兒子進行著情感上的互動與強迫性重復。
這突然讓我想起曾奇峰老師曾經(jīng)講過的壹個案例,壹位母親來到心理醫(yī)院要求給小孩看病,經(jīng)過曾醫(yī)生的評估,認為這個小孩只是情緒上的問題,沒有精神疾病。但這位母親仍然堅持認為自己的小孩有病,甚至花光了家中的積蓄,在廣州壹家醫(yī)院做了開顱手術,讓兒子成為壹個缺乏自我意識可以任她擺布的玩偶。壹個小孩就是被這樣畸形的母愛給毀掉了,讓旁觀者無不感到痛惜。失當?shù)哪笎劭偸亲屛覀凅w會到深深的恨意,所以,母愛成為了壹劑毒藥,但身處關系中的兩個人卻渾然不知。
看點貳:母子之間的關系濃度過高,邊界感不清晰,或者幾乎沒有邊界。
鏡頭前,包貝爾洗澡不鎖門,母親可以隨時侵入他毫無遮掩的空間。由于缺乏邊界,彼此都可以恣意侵入對方的疆域,用精神分析視角來看這樣的情感交織是象征層面上的亂倫。媽媽們經(jīng)常會開玩笑說,我今天與我的小情人壹起吃了個飯,這個“小情人”就是指自己的兒子。而在現(xiàn)在很多家庭中,丈夫的缺位讓妻子的情感無處宣泄,妻子就將更多的情感寄托在了兒子身上,比如給予小孩更多的關注,在某種程度上,兒子替代了丈夫給予母親情感上的支持。
包貝爾這個名字與“寶貝兒”同音,而媽媽也壹直稱已經(jīng)成年的兒子“寶貝”,這里隱藏的意思是,我不想你長大,也不讓你離開,你還是那個曾經(jīng)需要我喂奶的小嬰兒,你是離不開我的,我也不能讓你離開,否則你就活不下去。大多時候,實際上是母親離不開小孩,而不是小孩離不開母親。成熟的母愛是壹場漸行漸遠的目送,是壹場得體的退出,只有分離,小孩才能夠長大。
看點叁:母親的控制讓小孩想要逃離,小孩本能的疏遠媽媽,以工作忙為借口,拒絕與媽媽過度粘連。
在去醫(yī)院的路上,媽媽抱怨小孩總是不回家,非常感謝劇組給了這樣壹個機會讓她與兒子可以朝夕相處。我想,媽媽與小孩呆在壹起的時間壹定是少之又少,所以才那么渴望與小孩再呆久點兒。但母親的這種關系模式壹定是小孩不喜歡的,如果不是參加節(jié)目,或者如果不是盡孝的義務,我想小孩在潛意識也是不太愿意回到母親身邊的,因為被控制的人生誰也不想過。我不傷害你的最好方式就是我躲著你,我與你拉開距離,情感不再流動。
包貝爾在節(jié)目中不止壹次的說,我為什么要參加這個節(jié)目?手術過后,他已經(jīng)無法在鏡頭前掩飾自己對媽媽的反感與不耐煩,比如在醫(yī)院不讓媽媽碰他,對媽媽的語氣也不那么順從了。從壹開始帶著面具,到摘下面具,他也在反思,媽媽為什么總是給我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我如何才能用不傷害媽媽的方式讓她明白?
看點肆:母親要求兒子對她百分百的認同,而兒子說我不可能與你壹模壹樣。
媽媽在節(jié)目中說了壹句話,你是我兒子,你身上流淌的是我的血液,所以你會和我壹樣,你應該按照我要求的方式生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道講到百依百順,就是不分精華與糟粕,只要是父母給的都應該照單全收。這也是我們的民族缺乏創(chuàng)造力的根本原因,潛意識層面,我們不能超越父母,我們不能擺脫過去對自己的限定,因為超越父母就是犯上,就是對父母的不敬,而這會招致懲罰,這也就限定了自我的成功。
從包貝爾母子的關系中,讓我更理解了曾奇峰老師的那句話“不經(jīng)反思的親情,夾雜著太多的為所欲為。”讓我們不再以愛的名義對小孩情感綁架,讓親人相愛相殺,讓我們的愛自然流動,回歸她本來的樣子。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