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伍君儀丨科學公園(微信:科學公園,scipark)為人父母者都明白,離婚對小孩的影響不好,進而認為,吵架讓小孩見到也是不好的。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吵架會令小嬰兒產生反應,心理學家擔心這會留下情感心理問題的種子。也有心理學家認為不能壹概而論,指出婚姻長久的夫妻也會吵架,但他們吵架的方式不會損害關系,還能潛移默化地...
文/伍君儀丨科學公園(微信:科學公園,scipark)
為人父母者都明白,離婚對小孩的影響不好,進而認為,吵架讓小孩見到也是不好的。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吵架會令小嬰兒產生反應,心理學家擔心這會留下情感心理問題的種子。也有心理學家認為不能壹概而論,指出婚姻長久的夫妻也會吵架,但他們吵架的方式不會損害關系,還能潛移默化地教育小孩如何處理沖突。
研究發(fā)現(xiàn),5個月大的嬰兒已經能夠對別人的情緒狀態(tài)作出反應,聽到針對母親的憤怒話語后會特別敏感,即使聽得再多也無法適應。6~12個月的嬰兒即使在睡著時,大腦仍會對憤怒的語調有所反應。研究人員估計,這會增加小孩日后出現(xiàn)情感等心理問題的風險。
父母吵架似乎和虐待、忽略壹樣,給小孩制造壓力,降低他們對壓力的耐受性,當小孩的焦慮得不到緩解,稚嫩的大腦生成用于調節(jié)情緒狀態(tài)的神經回路就會減少,以后遇事就無法平復心情,控制不住沖動,還變得害羞。久而久之,小孩對思維和情緒的整合與調節(jié)能力備受影響。
這些研究理論令焦慮的父母更加焦慮,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焦慮會害了下壹代。然而英國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心理學家特里·阿普特博士質問道:小孩壹定無法忍受父母的焦慮嗎?父母就不能發(fā)生沖突,表達憤怒嗎?吵架總是對小孩影響不好嗎?她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不壹定,因為吵架是各種親密關系中的基本活動,人們通過爭吵來確定自己的人際邊界,例如什么可以妥協(xié),什么不可以妥協(xié);吵架是壹種談判,對彼此關系有更新的作用。當然,有時吵架會破壞關系。
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教授花了數(shù)十年研究婚姻中的爭吵,認為導致離婚的不是吵架,而是吵架的方式。爭吵中夫妻倆是否表現(xiàn)出輕蔑的態(tài)度?有沒有取笑對方,把對方說得壹無是處?夫妻是否喜歡冷戰(zhàn),讓對方困惑而抓狂,最后相互不理不睬?這些做法都會危害親密關系。如果吵架時能避開這些陷阱,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反而有利于維護婚姻。
阿普特認為,過度擔心憤怒的消極影響會導致“好行為綜合征”,即凡事彬彬有禮,關系稍微有點緊張都會引發(fā)焦慮,要用虛偽的微笑和禮貌言辭掩蓋。這樣忍住不吵令父母糾結,小孩很敏感,對這種“和諧”感到不安,害怕父母早晚要爆發(fā)。女孩特別善于察言觀色,能看穿父母故意裝出來的平靜。壹旦被小孩發(fā)現(xiàn)平靜之下的復雜感受,他們會怨父母不誠實,覺得父母背叛了自己。
盡管小孩不宜卷入成年人的問題,但小孩也需要體驗到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憤怒爭吵,通過觀察憤怒的表達,如何據(jù)理力爭,相互反對后又重新團結,最終能明白親子雙方都能經得起這些小沖突。經歷了這種人際關系的教育,日后小孩感到憤怒,要跟同輩人或者父母爭吵時,就懂得如何處理沖突,變得更加決斷。研究證實,十幾歲的女孩看到媽媽和配偶吵架后會變得更有主見。
如果父母學會不影響關系的吵架方式,能夠區(qū)分自己的憤怒和別人的缺點,能夠從暴怒走向平靜,那么吵架也能給小孩上重要的壹課:如何談判,以及如何選擇看問題的角度。因此,阿普特認為,為人父母者學會吵架比害怕吵架更有益。
伍君儀:《把你的英語用起來》作者,身心健康科普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