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yLiu來源|繁榮成長工作坊(ID:FlourishingParty)因果關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S特根斯坦(哲學家)今天我的老朋友壹心理又轉(zhuǎn)發(fā)了2015年我寫的壹篇文章《我們?yōu)槭裁磹凵狭硪紓€人?》,我跟伴侶開玩笑說:“如果我再不寫點新的東西,2019年這篇文章還要繼續(xù)被轉(zhuǎn)發(fā)。”于是我決定今天“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重新邀請你探討愛情" />
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文|JoyLiu來源|繁榮成長工作坊(ID:FlourishingParty)因果關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維特根斯坦(哲學家)今天我的老朋友壹心理又轉(zhuǎn)發(fā)了2015年我寫的壹篇文章《我們?yōu)槭裁磹凵狭硪紓€人?》,我跟伴侶開玩笑說:“如果我再不寫點新的東西,2019年這篇文章還要繼續(xù)被轉(zhuǎn)發(fā)?!庇谑俏覜Q定今天“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重新邀請你探討愛情...
因果關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迷信。 —維特根斯坦(哲學家)
今天我的老朋友壹心理又轉(zhuǎn)發(fā)了2015年我寫的壹篇文章《我們?yōu)槭裁磹凵狭硪紓€人?》,我跟伴侶開玩笑說:“如果我再不寫點新的東西,2019年這篇文章還要繼續(xù)被轉(zhuǎn)發(fā)?!?/p>
于是我決定今天“搬起石頭來,砸自己的腳”,重新邀請你探討愛情這個話題。
我想愛情已經(jīng)被我們誤讀了太多,我唯壹能做的,就是邀請你重新去質(zhì)疑那些我們曾經(jīng)深信不疑的,卻又讓我們在關系中越來越困惑的信念。
但愿這篇文章不要太火,不然你們會覺得我精神分裂。當然了,當你用顛覆性的視角看世界時,不斷解構(gòu)從前束縛著自己的想法,也是壹種必然。
謹以此為獻給愛—你們在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創(chuàng)造。
從笛卡爾開始(甚至更早),我們便開始探索“邏輯”的宇宙,我們開始在壹群“死”的東西里尋找規(guī)律,然后試圖把這些規(guī)律運用于預測未來。我們開始崇尚理性,甚至現(xiàn)在的主流文化中,emotional(情緒化)是壹件遭人鄙視的事情。
我還記得前兩天看到壹篇文章的標題,大概是說女性最高級的優(yōu)雅就是“情緒穩(wěn)定”??吹竭@樣的題目,我什么都不想說。
漸漸地,我們開始把這種“科學”思維,這種崇尚邏輯和理性,把事物簡單化,從中尋找最重要元素(變量),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形成壹套理論來解釋和預測的思維方式,運用到了人的身上。
舉個例子?,F(xiàn)在的心理學“磚家”們,都不遺余力地共同在做壹件事情:用理論來分析人,給人分類,并且在不斷定義什么叫“正?!?,“健康”,或者“好的”。
當你看到我那篇《我們?yōu)槭裁磿凵狭硪紓€人》的文章時,就會發(fā)現(xiàn),我當時用了大量這樣的詞:“高自尊”,“成熟的心理”,“正確的自我認知”。
當我們創(chuàng)造了“自尊”這個理論之后,我們自然就創(chuàng)造出了壹個新問題—低自尊。
在關系中,當我們表現(xiàn)出某些不安全感,或者脆弱時,這個人就可能會被貼上“低自尊”的標簽。
特別好笑的時,從前我的壹位研究自尊的老師,逢人就說“你是低自尊”,所有他的學生(包括我),幾乎無人幸免。
這個關于“自尊”的理論,可能在關系中變成壹個阻礙我們真正看到對方的屏障。
比如,當對方告訴我們,他們之所以說要跟我們分手,其實是他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時,他們其實是表達自己的脆弱。
我們本來可以去擁抱他們,然后溫柔地說:“在我眼里,你已經(jīng)足夠好了?!?。
但我們卻在這個時候,不可抑制地,腦中冒出那句評判:“你是低自尊??!”,緊接著,更可怕的事情發(fā)生了,我們要么想要離開這段關系(畢竟書上說不要跟低自尊的人在壹起),要么想要去“修理”對方:既然你是低自尊,那我發(fā)壹篇如何提高自尊的文章給你吧!
因為沒有任何理論,可以解釋和詮釋如此動態(tài),不斷在關系中成為著的我們。
當我們用理論去解釋壹個人的時候,我們其實在“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的過程中。
理論中,你可能會被簡化為壹些“部分”,和“關鍵要素”,可是這些東西加起來,都不能成為你。
現(xiàn)在回看從前的這篇文章,我似乎看到了壹些讓現(xiàn)在的我,不太舒服的地方。
我在那篇文章里寫道:
“我愛你,
因為在你眼中,我看見了我眼中的自己;
因為你真正的看見我,并且不斷讓我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
因為在你眼中,我真正找到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感覺?!?/p>
這些話,怎么看著,都有點“功利主義”的味道。
不,親愛的,外面的確有別人,并且這些人對你來說,至關重要。
沒有別人,我們就像失明失聰了之后的海倫凱勒壹般,生活在她所描述的“混沌的,白霧籠罩的海面”上,并且看不到盡頭。
更諷刺的是,因為沒有語言,當時的她,甚至也無法描述這種白霧籠罩的混沌。
語言本身,就是龐大的社會關系(包括價值,文化,信念,傳統(tǒng),常識等等)的壹個總和。
所以此刻我無法形容,當我再看到自己用如此“功利主義”的理論,來“解釋”愛情時,是那么為當時的自己感到難過。
甚至我今天還看到壹篇叫《你們能愛多久,要看對方能不能提供情緒價值》的文章。大概宣揚的,就是找壹個“能讓自己快樂”的人。
我們不斷在腦中“算計衡量”,從最物質(zhì)上的,到最心靈層面的,這種“算計”無處不在:他讓我快樂了嗎?她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了嗎?他讓我“生活質(zhì)量”更高了嗎?她讓我感受到“溫柔”了嗎......
我們開始讓對方恐懼,也開始讓自己害怕。對方會想:天啊,我賺錢不多,學歷也不高,會不會她值得找壹個更好的?我們也會想:天啊,最近我們總吵架,我是不是不能給他帶來快樂?
就像我說的,在這種衡量和算計中,我們在貶低著彼此,也在貶低著我們的關系:
也許你還是要問:可是愛壹個人,總是要有原因的吧?
下面我想邀請你探討的這個話題,就是......
對于這句話,近些年來我好像越來越有體會。
在笛卡爾的數(shù)學世界中,壹切都是有邏輯的,有因果,并且“理性”的。
現(xiàn)代心理學在很多年里,都在做著壹件制造“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然后去“解決”問題的怪圈里。
不信你去看看,
大多數(shù)公號文章在做的事情(也是我2015年底之前做的事情),都是在定義“問題”是什么(你這是“愛無能”,“焦慮癥”,“假性親密關系”等等),
然后分析問題的成因(你沒有好的“原生家庭”,曾經(jīng)戀愛給了你“創(chuàng)傷”,你這是“完美主義”),
最后,作為壹個心理“磚家”,給到壹個看起來特別好的“解決方案”。
相信我,在強大的對“科學”和“權(quán)威”有如宗教般信仰的年代,這種“你有病,我有藥”的思維方式,還要盛行好長壹段時間。
如果我們愛壹個人,是不需要原因的呢?
你會不會突然間覺得很慌張?
有讀者告訴我,如果愛壹個人不需要原因,那么我們很可能僅僅是“迷戀”對方,或者把對方作為我們的“欲望對象”,而不是真正愛壹個人。
這位讀者還苦口婆心地告訴我:這樣有可能是壹段孽緣啊!
我不否認可能會有這位讀者提到的情況,但現(xiàn)在我想說另壹種,
現(xiàn)代心理學把人當成是壹個固態(tài)的,擁有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質(zhì)”,“性格屬性”,“智力水平”的,壹成不變的個體。我相信你小的時候壹定擔心過:如果做智商測試,自己的智力不高,是不是這輩子就會有點慘?
可是我們并不是這樣的存在。甚至說“存在”這個詞并不準確,而要說“成為”。
這就好像是你無法坐在飛機上空,拿著壹張地圖去了解壹座城市壹般。
真正讓你了解這座城市的,是你走進去,睜開眼睛,去看到那些街道,那些建筑和人群,很自然地讓它們和他們,在你心中引起壹些感受,這些感受就寫在你的臉上,你身體的肌肉上,你內(nèi)臟的舒暢或者緊縮,你內(nèi)心某個說不出的地方。
而你越是放下自己之前的預判和預設(這個城市聽說比較臟,據(jù)說有XX信仰的地方人可能都比較封閉,某本書上說這個地方不太有文化),你就越能用壹雙好奇的眼睛去跟它互動,感受在你們互動和“對話”中,這座城市在你心海中激起的漣漪和浪花。
在這個過程里,你和這座城市壹起,創(chuàng)造出了你沒有來到這座城市之前,所沒有的感受和想法。
你和這座城市,在共同創(chuàng)造著某種新的感受,新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壹種在關系里的共創(chuàng)。
也許你沒有看任何壹本關于這座城市的書,你沒有做攻略,也沒有提前了解當?shù)匚幕?,但如果你真的深入到這座城市里,敞開心扉地感受它并與它互動,你自然就知道,自己是否喜歡你們共同創(chuàng)造的這個關系。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于你跟壹個人的關系。
任何對于這段關系的解釋,似乎都在某種程度上,減損了它的完整。
好吧,我承認我可能再也寫不出那樣的“爆文”,但我至少還可以邀請你跟我對話。
我想跟伴侶說:我愛你,沒有“為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你哪里,但我喜歡我們在壹起時共同創(chuàng)造的所有美好,并且我想跟你壹起,去成為世界上,每個男人和每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