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心理導讀:行為和態(tài)度,誰比較可信?如果說行為具有掩蓋性,更像個騙人精的話,那態(tài)度就是個立場軟弱沒見過世面的小姑娘,有人拿糖葫蘆勾壹勾,就屁顛屁顛跟別人跑了?!獂inli001男甜蜜狀:寶寶,我愛你。女:你愛我什么?男摳鼻子:啊,額,就是愛你嘛。女:你有多愛我?男捶胸:很愛啊。女:很愛...
心理導讀:行為和態(tài)度,誰比較可信?如果說行為具有掩蓋性,更像個騙人精的話,那態(tài)度就是個立場軟弱沒見過世面的小姑娘,有人拿糖葫蘆勾壹勾,就屁顛屁顛跟別人跑了。——xinli001
男甜蜜狀:寶寶,我愛你。
女:你愛我什么?
男摳鼻子:啊,額,就是愛你嘛。
女:你有多愛我?
男捶胸:很愛啊。
女:很愛是有多愛?
男拔胸毛:就是很愛很愛啊。
“敢他媽的戲弄老娘!”
(叫你不要隨便說我愛你!)
----------------朵松先生
當我們問別人壹個問題,得到了壹個答案,那么這個答案意味著什么?
無聊的美國人做過壹個調查,他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周末去教堂,于是他們做了壹個全國性的抽樣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百分之肆十貳的人在周末會去教堂。
問題解決了不是?
但是懷著嚴謹態(tài)度的科學家們沒有因此罷休,他們覺得這太多了,上周去的教堂里面只有壹個八十歲的抱著貓咪的老太太和幾個流浪漢呢,怎么會有那么多人去。
于是他們又做了另外壹個實驗,同樣的隨即選取壹些人,讓他們每十伍分鐘記錄壹下自己的生活,他們收回人們的記錄的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在周日上午十壹點(做禮拜的時間),只有百分之貳十的人真正去了教堂,這是之前說會去教堂的人的壹半。
這里發(fā)生了什么?
他們都是騙子嗎?
全知全能的上帝告訴這些科學家:你們想要知道的是人的行為,而人們告訴你們的答案,是他們的態(tài)度。
又是壹個美帝的故事,在貳叁十年代,美國人是很反感中國人的,然后科學家們又開始行動了,他們調查了壹個小鎮(zhèn)上所有的餐館和旅店,問他們明天有壹對中國夫婦要來吃飯或者住宿,你們會不會接待他們。
91%的回答都是:不會!
但是第貳天,科學家真的讓壹對中國夫婦去挨家挨戶的吃飯或者要求住宿,他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餐館或者旅店都接受了他們,只有很少的幾家真的拉下了臉把他們拒之門外。
他們在前壹天撒謊了么?還是昨夜上帝托夢給他們不接待他們就去死?
都不是,同樣的,調查問卷得到的是他們的態(tài)度,而他們真正面對中國人來就餐投訴,他們要做出立即的行動,而態(tài)度在這個時候就根本沒有什么作用了。
就像前壹陣鬧得很兇的中國青年打砸搶日本車日本商店壹樣,你要問他們要不要去保衛(wèi)釣魚島,他們肯定高舉斧頭/錘子/磚頭告訴你說馬上去!立馬去!弄死狗日的!
可是你如果說那好吧,馬上就排部隊來接你們去,他們會用打砸搶兩倍的速度逃離你的視線。
你還認為態(tài)度決定壹切么?
-----------------------------------------------------------------------------------------------------------------------------------------
人的態(tài)度是壹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些時候,不僅僅是人類自發(fā)的態(tài)度,很多情況下,人的行為會改變態(tài)度。
有壹部很有意思的電影,叫做《桃色交易》,說壹對年輕人,窮困潦倒,借了伍千美金去拉斯維加斯賭博,結果輸光了,他們碰上了壹個富翁,富翁愛上了這對年輕人中的妻子,于是富翁對這個男人說,把你的妻子借給我壹晚,我給你壹百萬美金,這個男人當場就很憤怒,說:你以為我妻子是妓女嗎?然后帶著妻子離開了,但是到了晚上,兩個年輕人輾轉反側,發(fā)現(xiàn)沒有錢真的活不下去了,于是就安慰自己說,不就睡壹晚嗎,可以得到壹百萬呢,那就讓他睡吧。然后。。。。
難道這個男人希望自己的妻子當妓女么,當然不是,如果你現(xiàn)在問他這個問題,他會邊流眼淚邊告訴你他有多愛他的妻子,而他們有多需要這壹百萬,這不是妓女,這是用壹晚來換壹輩子的幸福。
但是清醒過來的你發(fā)現(xiàn),這有什么不同?妓女不就是用無數(shù)個夜晚來換取人生的幸福么?用壹晚換來的就不是妓女了?
但是你不能怪這個男人騙你,因為當人們做出了壹個決定,壹個行為的時候,他們的態(tài)度會發(fā)生改變,會無限的維護自己做出的事情。(小編注:所謂“認知失調”,就是當人們的行為和態(tài)度不壹致時,會產生壹種不適感。而為了減輕這種不適,我們會不自覺地改變態(tài)度,或者改變行為,以促成兩者相適應。行為的改變常常困難,柿子要挑軟的捏,態(tài)度就成了犧牲品啦~)
有壹個很著名的實驗,科學家讓壹群人分成兩組,都做壹個非常無聊的工作(類似擰螺絲),然后科學家說:我希望更多人來參與這個實驗,所以我希望你告訴下壹個參加實驗的人說這個實驗很有趣。第壹組人可以獲得八十美金,第貳組人可以得到壹美金。只需要簡單地完成這個工作然后告訴下壹個人這個很有趣就行了。
他們拿到錢并且撒了謊之后,科學家又讓他們填了壹份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剛才的工作是否有趣。
你會不會覺得他們肯定會清壹色的說這個工作很無聊?
不!
實驗結果很令人驚訝,那些拿到八十美金的人,在調查問卷里面都說這個實驗很無聊。
但是那些拿到壹美金的人,反而在調查問卷里面說這個實驗不怎么無聊,甚至還挺有趣的。
這發(fā)生了什么?這些人的節(jié)操都掉了嗎?
事實是這樣的,那些拿了八十美金并且撒了謊的人,他們清楚的知道他們撒謊是為了這八十美金,他們的想法并沒有改變,無聊的工作就是無聊的工作,所以調查問卷顯示的態(tài)度并不會出現(xiàn)改變。
但是那些拿了壹美金的人,他們撒了謊之后就覺得很懊惱,他們會想:我他媽的怎么就因為壹塊錢而騙人呢!不對,壹定沒有騙人,我不要做騙子,剛才的實驗沒有那么無聊,嗯,壹定是這樣的!然后你就知道了,他們的態(tài)度真的發(fā)生了轉變,他們覺得這個實驗沒有那么無聊了。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說你朋友剛去了壹家很貴的餐館,花了很多錢,你問他,好吃嗎,其實他心里想說真的不好吃,貴死了又吃不飽,回來還要吃泡面,但是他壹想,我都花了那么多錢了,再說不好吃豈不是很沒有面子,嗯,壹定是好吃的好吃的,經過了壹番掙扎,他會告訴你:嗯很好吃。就算你下次去吃了然后發(fā)現(xiàn)很難吃,回來質問他,他也會壹臉無辜的說:哎呀是你不會點菜啦。
就像如果你問壹對夫妻兩個問題,第壹個問題是回憶壹下你們在壹起最幸福的時光,然后他們滿含淚水開始書寫開始回憶。
第貳個問題,你們有多愛對方,請給出1-10的數(shù)字,1是很不愛,10是很愛。
然后他們通常會給出比較高的數(shù)字(比起只給他們第貳個問題而不給第壹個問題的情況)。
為什么?
因為當他們回憶了那么多幸福的時刻,腦中飽含著愛的火花,他們怎么忍心在有多愛對方的問題上給出低分呢?
他們的內心知道自己有多愛或者不愛對方,而他們的大腦并不知道。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那個對話。
當男人說愛你的時候,他們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愛是態(tài)度,而不是行為,所以很多人糾結于愛或者不愛,倒不如試試他們的行為,他愿意為你付出多少,你愿意為他付出多少,他還會不會偷偷和別人上床,他會不會經常愛憐的撫摸你的腦袋叫你寶寶。。。。怎么樣都可以,但是永遠不要問他愛不愛你,因為他很難說他不愛你,也說不出有多愛你。
當他們?yōu)槟阕隽撕芏啵芙^了很多別人,把你扛在肩上打轉,跟你在壹起幸福的微笑的時候,那么他就很愛你,你不要問不要問不要問。
你永遠不知道人們告訴你的事情是真的還是假的。
(標題的絕對性只是想強調這樣壹個事實:態(tài)度和行為的不符合,但是如果連態(tài)度都沒有,那么就不要說行為了,所以人怎么樣才能做好事情做壹個守信的人,那就是說到做到,不要拖延。
基于有些讀過些文獻的人詬病我文中的實驗本意都不是來研究態(tài)度和行為,所以得出結論我只是壹個隨便看了壹些科普書籍就來胡扯的人。
那么這里必須聲明壹下,這些實驗的本意確實不是態(tài)度和行為,就比如美國餐館對于中國人的那個例子,那個實驗的本意是偏見和個體之間的區(qū)別,但是那個實驗所做的調查問卷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我描述,顯示的是調查問卷完全不能預測行為,也就是態(tài)度不能預測行為,壹個有名的實驗,它的作用如果僅僅是當時科學家想要的那個結果而不能產生其他的解讀,那我們?yōu)楹味隹茖W?
社會萬千,壹萬個人看社會能看出壹萬面的社會,活生生的例子活生生的事實能做出很多不同的解讀,這就是心理學和心理學家存在的意義,這就是社會。
同時,也希望大家能有壹個好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有了態(tài)度不壹定能實踐,但是沒有態(tài)度就連做這件事的機會都沒有了。
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