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中班親子游戲]怎樣保護你的孩子

更新日期:2021-09-05 19:54:18  來源:m.tokeny.cn

導讀寶寶身心健康成長,成全一顆父母望子成龍心,以下便是關于怎樣保護你的孩子的詳細介紹一、怎樣保護孩子現(xiàn)在做父母,基本都只有一個孩子,不像教育了7、8個孩子的爸爸媽媽那么有經(jīng)驗,其實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樣的。有幾個關鍵點要提醒大家注意:我是學家庭治療的,主要是在臨床,掌握一種系統(tǒng)式的家庭治療...

寶寶身心健康成長,成全一顆父母望子成龍心,以下便是關于怎樣保護你的孩子的詳細介紹

一、怎樣保護孩子

現(xiàn)在做父母,基本都只有一個孩子,不像教育了7、8個孩子的爸爸媽媽那么有經(jīng)驗,其實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樣的。有幾個關鍵點要提醒大家注意:我是學家庭治療的,主要是在臨床,掌握一種系統(tǒng)式的家庭治療,注重的是一種關系。我們常常觀察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是一種怎樣的互動,他們的語言,他們存在的規(guī)律是什么。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不是父母親跟孩子關系的表面現(xiàn)象如何,而是在表面的互動下的關系層面和他們內在的心理需求。

隨便講一個故事。我的門診經(jīng)常會接待這樣的孩子:大多是男孩,這些男孩有一個共同特征,即小時候得過比較重的病,如癲癇或其他病,因而就被高度保護。因為爸爸媽媽會害怕這個孩子受到任何危險,比如小時候孩子得一些流感、肝炎,或其他疾病,這個孩子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成長了,因為爸爸媽媽必須要過度保護他,不讓他遭受任何的危險。

這樣的孩子在特殊的保護下,令他們失去了很多能力,雖然他在父母親的幫助下生活很好、學習很好,可是到了青春期(15、16歲),都會出現(xiàn)一些麻煩,這些麻煩就是剛才有一位家長所擔心的——跟周圍的孩子沒法交流,無法得到一種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媽媽就拼命的幫他補償,因為他不是去鼓勵孩子去承受因長期處于高度保護下失去的應有的發(fā)展(如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而是更加保護,使孩子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這個孩子跟某一個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媽媽就去找老師談,出面找對方的家長談。通過這樣的保護,看起來是讓這個孩子順利的小學畢業(yè)、初中畢業(yè),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護就失效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一個孩子到了青春期,15歲、16歲、17歲已經(jīng)社會化了,他們處在夾縫里面,這樣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為精力等等的殘疾。小時候為了保護孩子,爸爸媽媽是對的,但是保護到什么時候?什么事情應該保護,什么事情不能保護?

我們常常在思考這個問題。從當前國際潮流來看,家長應從三方面來關心孩子。第一,身體發(fā)育。假如這個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擁有了某種特權,這個特權就是爸爸媽媽不得不怎么樣,這是偏頗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包括學習和社會能力、運動能力、音樂與藝術的修養(yǎng)。第三,個性的成長和心理發(fā)育的完成。這三個方面其實都是相通的,因為身體的健壯、身體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發(fā)展順利,有病的孩子,因為過度需要幫助,就有補償關系,這個補償就使孩子不去發(fā)展種種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個孩子,已經(jīng)30余歲了,一直不能夠很好的生活,從17歲開始就一直在看心理醫(yī)生、吃藥,有各種各樣的病。但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當這個孩子不在他媽媽身邊,而是在一個陌生人身邊的時候,他挺正常的,他可以跟很多人交談,他可以買他的書,可以和別人討價還價。但是只要他媽媽在身邊時,他就是一個病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病人,而且露出了很呆傻的笑容。所以,孩子的問題也是母親的共病,這個病由母親構成,如果媽媽不在他身邊,這個病是不存在的,這就是母親和孩子形成的共病關系,這個病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他媽媽病得比孩子還重。實際上媽媽替代了孩子的社會功能,她在完成孩子的社會功能。當孩子要和社會接觸的時候,他首先要支配他媽媽去做,強迫他媽媽去給醫(yī)生打電話,讓媽媽去跟醫(yī)生商量需要的事情,總是他母親去陪他看病,把藥買回來,這個孩子可以隨意的不吃,實際上媽媽就成了孩子的一種功能。但是如果媽媽繼續(xù)愿意扮演這個功能,孩子永遠不會好。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