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 朋友從小就不喜歡過年,新衣服、鞭炮、美食、壓歲錢這些東西雖然他都喜歡,但是他不喜歡家里過年的氣氛。因為每次過年,大人都是一副不開心的樣子,還經常吵架?! 〉搅四甑?,家...
朋友從小就不喜歡過年,新衣服、鞭炮、美食、壓歲錢這些東西雖然他都喜歡,但是他不喜歡家里過年的氣氛。因為每次過年,大人都是一副不開心的樣子,還經常吵架。
到了年底,家家戶戶都忙著備年貨,買各種好吃的,忙忙碌碌,歡歡喜喜。而他的父母除非當年家里要待客,否則很少準備這些。他的父親喜歡睡覺,冬天里沒有農活,父親吃過早飯之后睡一上午,吃過午飯之后又能在床上躺一下午。
她的母親不喜歡待在家里,動不動就去走親戚,有時一住好幾天都不回家。好在他和哥哥都會做飯,雖然只是煮點粥、下點面條之類的,他們最起碼餓不著自己。
他們并不盼著母親回來,因為母親一回家,他們就要面臨父母無休止的爭吵。母親性格強勢,特別嘮叨。從她一起床,她就開始數落父親。也沒有什么大事,無非就是父親太懶了,在別人面前太不會說話了,性格太悶了,活該受氣了等等。
父親大多數時候只聽不說,只是 ,皺著眉。實在忍不了了,就反駁一聲,然后走出家門,直到天黑之后才回來。母親見了他,又是一頓指責。
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們家也會吃餃子,母親會喊上他們兄弟倆一起幫忙。母親的嘴總是閑不下來,一邊忙活一邊對著兄弟倆說個不停。通常都是一些東家長西家短的閑話,要么就是抱怨他們的父親。
小的時候,兄弟倆很相信母親的話,覺得母親非常不容易,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但是母親總是把一件事翻來覆去地說,每次過年都要被她無盡的嘮叨洗禮一番,時間長了,他們也厭倦了。母親一叫他們,他們就找個理由各自躲開。
但是,母親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的,一直到大哥成家之后都是如此。大年初一上午,大哥一家過來給父母拜年,中午一起吃團圓飯。母親又對著大哥嘮叨起來,說他已經結婚成家了,該收收心了,不要總是到處換工作之類的。
剛開始大哥應了一聲:“知道啦!”母親繼續(xù)說。大哥只是低著頭吃飯,不回答。母親以為大哥沒有聽進去,不自覺提高了嗓門,大哥終于不耐煩了,扯著嗓門回了一句:“別說了,好好吃你的飯吧,管好你自己就行了!”
母親也急了:“總是這個樣子,我還不是為你好嗎!一個個的都不聽勸,都是那么犟!”父親早已吃好飯躲開了,大嫂低聲勸了一句:“都別說了,好好吃飯吧。”
他也低頭吃飯,不說一句話,只是在心里嘀咕著:“還不是因為你,大哥犟也是遺傳你!”大哥確實很犟,幾句話不對付,他就會大喊大叫。而且大哥老早學會了抽煙喝酒,大嫂因為這事沒少和大哥鬧。
他和大哥相反,他小的時候就不敢說話,因為他不想像父母一樣整天吵個不停,他寧愿不說話。長大之后,他變得更不愛說話了。
在工作中,他特別害怕和別人起沖突。有時明明是別人的錯,他也不說。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了,他也不爭取,因為他不想和別人起爭執(zhí)。
一直到現在,父母都已年邁,他們的大孫子都讀初中了,他們依然喜歡吵架。大哥大嫂平時沒有事,也很少去父母家里。父母的孫子對爺爺奶奶也很陌生。他自己也很少回家,他不想面對父親憂愁的面孔和母親無盡的嘮叨。
她曾經聽到母親對別人說:“我家那個老頭子整天要把我氣死,他哪一天要是病倒了,我才不管他呢!”她那說話的語氣和神情,一點都不像是開玩笑。
他覺得父母這樣吵鬧一輩子,還不如分開的好。她也曾嘗試著和父母溝通,希望他們能夠做出改變。但是父親的回應永遠是唉聲嘆氣,母親的回應永遠是這么一句話:“我這輩子就是這樣,改不了!”
面對家里的現狀,他無法接受,又無力改變,他一想到自己的父母,內心就郁悶無比。他甚至對婚姻沒有任何向往,他擔心自己經營不好夫妻關系。他害怕自己會復制父母的生活模式,他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再重復一遍自己的經歷。
有時,他覺得自己的父母也很可憐。兩個人爭吵了一輩子,幾乎沒有感情,都沒有從婚姻中得到幸福。兒子不敢親近,孫子選擇疏遠,他們和他們的孩子都沒有享受到親情的溫暖。
這是一個朋友講述的真實家庭故事,希望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些啟發(fā)吧。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創(chuàng),歡迎關注、點贊、評論,文章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