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dǎo)讀周沖丨壹心理專欄作者我認(rèn)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獖W巴馬談自己的單親媽媽今天看到壹則讀者留言,理了理,大概如下:w先生和妻子離婚,房子和小孩判給前妻,w先生凈身出戶...
周沖丨壹心理專欄作者
我認(rèn)為,她是我所知道的最仁慈、擁有最高尚靈魂的人,我身上最好的東西都要歸功于她。
——奧巴馬談自己的單親媽媽
今天看到壹則讀者留言,理了理,大概如下:
w先生和妻子離婚,房子和小孩判給前妻,w先生凈身出戶。
但因兩人同城,離婚后,w先生沒錢買新房,壹直居住在原來的房子里,同進同出,因為“怕給小孩造成分離的痛苦”。
直到后來,他遇見現(xiàn)任妻子,從那里搬離,組建了新的家。
再婚以后,w先生對現(xiàn)任說,我不能對不起我兒子,所以,我得經(jīng)?;厝プ滋?。
現(xiàn)任說,回去探望可以,但不能留宿。
w先生愛子心切,不接受。他執(zhí)著地孤身前往,留宿壹兩天,再若無其事地回來。
現(xiàn)任說,你已經(jīng)結(jié)了婚,不再是壹個人,所以,請你照顧壹下我的感受。
她提出兩條建議:
我不反對你看兒子,但你可以帶我壹起去呀。
非要留宿,就把兒子帶過來,住在我們家,房間有的是,我也會陪他,和他壹起玩!
w先生以壹個理由否決了:我不能讓兒子看到你。因為他會疑惑,怎么又來了壹個阿姨,然后懷疑我和他媽媽離婚......這會對他造成傷害。
他隱藏著這個秘密,如同懷揣著贓物的竊賊,躲著、防著、偷著,獨自前往前妻家,為兒子上演父母雙全、家庭和睦的折子戲。
現(xiàn)任漸漸心生抵觸。
因為隔絕,所以心生距離。因為對抗,所以排斥理解。
她想:你和前妻兒子如此不依不舍,為什么又要娶我呢?!終于,在w先生又壹次在前妻家留宿的夜晚,她收拾好自己的東西,訂了次日的機票,離開那個家。
w先生很委屈,他在來信中說,我只不過不想傷害我兒子,不想讓他知道離婚的事實,我錯了嗎?
我說,是的,你錯了,你早就應(yīng)該告訴小孩這個事實。
許多大人因為離婚時受到傷害,會覺得離婚恐怖至極。
但事實上,它和結(jié)婚壹樣,是壹種自由選擇的結(jié)果。都有取與舍,都有愛與痛。不愛了,于是不茍且,下壹個路口說再見,選擇另壹種生活。
而且,這種選擇的背后,還必須有錢、人格與能力的支撐。
經(jīng)濟夠獨立,才能妥善安排后事;
人格夠獨立,才能明晰自我需求;
能力夠強大,才能處理復(fù)雜糾紛。
因此,離婚就是壹個大寫的自由——自由不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而是想不要什么就可以不要什么。
這是多好的事情??!
但,奇怪的是,許多成年人認(rèn)為,離婚意味著不合,不合意味著問題,問題意味著毛病,毛病意味著人格缺陷、性格弱點、精神殘障等壹系列古怪的衍生物。
真是扯雞巴蛋。這世界就因為類似的蠢人太多,才變得越來越糟。
如果你還有點理智,就不必對離婚心懷羞恥,而不要將這種情緒,投射到小孩身上。
與w先生相反,是教育界的壹朋友。他離婚時,小孩正好柒歲,父母坐在壹起,直言不諱對她說:“寶寶,爸爸媽媽離婚了?!?/p>
小孩不懂。
于是改口告訴她:“就是爸爸媽媽不在壹起生活了,但我們依然愛你?!碧竦镁拖裼懻?,明天早餐,我們吃白粥和油條哈。
然后,又輕松愉快地聊了些話,比如很多大人離婚,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與寶寶沒有關(guān)系,只是爸爸媽媽需要換壹種方式相處,這樣呢,爸爸媽媽和寶寶,每個人都可以非常開心。好不好?
最后抱著她,說:“你永遠(yuǎn)是爸爸媽媽最棒的小孩,是我們壹生最愛的寶貝?!?/p>
小孩沒有任何掙扎地接受了。
對離婚的理解,大人與小孩,是不壹樣的。
對于小孩而言,離與結(jié),都是他們世界之外的東西。他們不懂。他們能感知的,是愛的多寡,關(guān)注的增減,快樂的升降。
兒童心理學(xué)家說,小孩能察覺到的只有情緒,越小的小孩越是這樣。
因此,如果離婚是和平的,父母分手是友好的,小孩接受起來,就會非常容易。
但倘若離婚裹挾上暴力、悲傷、羞赧、恐懼的情緒,小孩接受起來,就會很艱難。
所以,離婚以后,我朋友偶然壹次聽到小孩和小伙伴聊天。
小孩說,男人和女人先結(jié)婚,然后離婚。在他們眼里,離婚就像結(jié)婚壹樣必須。
我問他,是什么讓你決定告訴小孩的?
他的原因如下:
1,欺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小孩遲早會知道的,如果由別的渠道知道,傷害會更大,他們會產(chǎn)生強烈的被騙感,并且很長壹段時間,對父母以及周圍的世界,都產(chǎn)生不信任。
2,隱瞞會造成詭異的氛圍。
父母為了回避離婚這壹事實,必然會顯示出局促、不安和恐懼的家庭氛圍。
3,小孩難以忍受的,是被棄,被忽視,而不是父母離婚。
分離是看得見的事實。
相比于離婚的事實,長期以工作為由不見面,更讓小孩產(chǎn)生被棄感。
原本是父母的問題,他卻會把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壹定是我不好,壹定是我讓人討厭,所以爸爸不要我。
因此,長此以往,小孩會加倍嫌棄自己,甚至出現(xiàn)邊緣性人格。
4,我們低估小孩對事實的接納。
小孩對事實的消化能力,對新生活的接納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
并且,實驗證明,小孩越小,對改變的接納越容易,大了,認(rèn)知有了定勢,接受起來反而難。
因此,當(dāng)父母離婚,和小孩心平氣和地談這件事。
談的時候,父母最好都在場,同時注意內(nèi)容和態(tài)度。
態(tài)度要樂觀平和,不要有恐懼的表情,和羞恥的語調(diào)——這些,都會對小孩接受事實,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內(nèi)容呢,則要簡單清晰,不要枝枝節(jié)節(jié),啰啰嗦嗦,讓簡單的問題復(fù)雜化。
1,這不是他們的錯。
2,我們依然愛著你。
3,你以后會有兩個家,會有更多人愛你。
4,你永遠(yuǎn)是安全的。
如此,小孩也會慢慢地,和你們壹起,接受現(xiàn)實,開始新生活。
法國有壹幼兒讀物,叫《小兔湯姆成長的煩惱圖畫書》,其中有壹本,講述了魯魯因為父母離婚而傷心不已的事。
湯姆的爸爸是這樣開解魯魯?shù)模?/p>
爸爸輕聲對魯魯說:“壹個男人和壹個女人有時候會不再相愛了,但是,你永遠(yuǎn)是他們的兒子。爸爸愛你,媽媽也愛你,他們永遠(yuǎn)愛你?!?/p>
“我希望爸爸媽媽永遠(yuǎn)相愛!”魯魯回答。
“你爸爸媽媽曾經(jīng)非常地相愛,正因為這樣,才有了你。但是,當(dāng)壹個男人和壹個女人不能再生活在壹起的時候,他們就會分開?!?/p>
“可是,我,”魯魯問道,“我不能分成兩半啊?”
“你可以有時候到媽媽家,有時候到爸爸家。你會有兩個家,像我壹樣,不是也挺好的嗎?”父母也離婚了的寶麗娜說。
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