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孩子不可能沒有缺點,怎么看孩子的優(yōu)勢,而不是看孩子的缺點,適當時還要鼓勵孩子應(yīng)該犯的錯誤。我在《陪孩子長大》一書中都談到了,這是我的一些想法。不讓孩子犯錯誤的想法本身是很荒唐的。什么叫錯誤?大家認為錯誤就是做了錯事,但是孩子不知道什么事一做就會做錯。就像一個孩子跟大人的對話,挺有意思。這個大人說“寶貝,你要說什么話,你必須想清楚...
孩子不可能沒有缺點,怎么看孩子的優(yōu)勢,而不是看孩子的缺點,適當時還要鼓勵孩子應(yīng)該犯的錯誤。我在《陪孩子長大》一書中都談到了,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不讓孩子犯錯誤的想法本身是很荒唐的。什么叫錯誤?大家認為錯誤就是做了錯事,但是孩子不知道什么事一做就會做錯。就像一個孩子跟大人的對話,挺有意思。這個大人說“寶貝,你要說什么話,你必須想清楚你要說什么意思,你必須想清楚你要說什么,你想表達什么才說出來。”孩子說“我都沒有說出來,怎么知道我要說什么”。不同的思維,孩子沒有做過這個事,他怎么知道會錯呢?你跟他講了一百遍,他也不知道,因為他還沒有犯這個錯誤。所以,不讓他去犯錯,想法本身是愛孩子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結(jié)果不一定好。
為什么很多大孩子會犯小孩子的錯誤?有些大學生會自殺?因為他小時候從來沒遭受過那么可怕的挫敗。劉海洋為什么會去潑熊,大學生為什么殺貓,等等,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他們小時候一定是在一個非常強硬的不可更改的教育體系下成長的,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他做了什么事情,他承擔多大的責任,他不知道他的行為和后果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因為他小時候沒有這樣的機會。劉海洋一直是很好的孩子,大家都表揚他,三好學生,勤儉、樸實、愛幫助人,他根本不能夠預見到他某一次沖動會有那么大的結(jié)果,說明他根本就沒有經(jīng)驗。
同樣,小孩子跟別人打架,把別人打傷了,我在節(jié)目里曾談到過。我小時候把人家的頭打破了,當然那是偶然無意識的,媽媽就帶著我去跟著這個孩子一塊兒去處理傷口,打針,扶著他再回家,在我們家里吃飯,直到他病好了,我每天都要去看他。經(jīng)過這件事情,我就再不敢跟人打仗了,太麻煩了!要付出好多好多代價,不僅是一天兩天,等到這個孩子傷口好了我才算脫手了。我們家有三個男孩,不像現(xiàn)在家里一個男孩。要讓孩子犯錯誤,有的時候要鼓勵孩子犯錯誤。
我們經(jīng)常遇到孩子偷了家里的錢、撒謊、把東西打破了不承認,但是這些錯誤對于不同的年齡段來講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讓他得到一個經(jīng)驗和一個資源的時候。最不好的做法是爸爸媽媽保護他。比如一個初中孩子打火警電話,覺得好奇、好玩,再加上那天剛好跟他爸爸生氣,就不停的撥火警,因為撥火警電話消防員就來了,消防局就得不停的核實,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假情,就把他家的電話給封了。第二天派出所的人來調(diào)查,家長就說孩子不是有意的,讓孩子躲過了這件事,沒有受到任何批評和懲罰。但接下來他犯的錯誤就大了。爸爸媽媽失去了一次教育孩子的機會。他們應(yīng)該讓孩子承擔撥火警電話的責任。十幾歲的孩子,派出所不會把他怎么樣,最多教育一下,他以后就不敢了,不至于埋下隱患。很多時候關(guān)鍵時刻的保護可能是害了孩子。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把他打一頓,打得耳膜穿孔那也是不可取,關(guān)鍵是每一種錯誤都是資源,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爸爸媽媽應(yīng)該開開心心地說“終于找到機會了”,要讓孩子獲得某種經(jīng)驗。但是這樣的父母還很少,大家都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