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郭利方心理網(wǎng)]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詢

更新日期:2021-08-27 21:39:37  來源:m.tokeny.cn

導讀導讀:北京利方心理工作室祝天下父母安康,寶寶身心健康成長,成全一顆父母望子成龍心,以下便是關于“黑暗”童話該不該講的詳細介紹孫女士問:我女兒6歲,特別喜歡聽童話。但最近給她講《海的女兒》,她聽完后來了一句:“以后我要是遇到王子,也會為了他放棄一切。”女兒的話讓我很不舒服,并開始反思:有...

導讀:北京利方心理工作室祝天下父母安康,寶寶身心健康成長,成全一顆父母望子成龍心,以下便是關于“黑暗”童話該不該講的詳細介紹

孫女士問:我女兒6歲,特別喜歡聽童話。但最近給她講《海的女兒》,她聽完后來了一句:“以后我要是遇到王子,也會為了他放棄一切。”女兒的話讓我很不舒服,并開始反思:有些童話蘊含了太多成年要素,會不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一些不好的心理暗示呢?我到底應該給她講什么樣的童話呢?

北京利方心理工作室郭老師答:兒童最喜歡聽童話故事,因為童話里的人物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童話中的語言能讓兒童感受到活生生的世界。家長給孩子講童話還能增進親子交流,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是,童話大多都包含所有人終將面對的人生問題:恐懼、死亡、仁義、尋找伴侶、追尋生命意義……這賦予童話更為深刻的意義。

不過確實不少童話故事蘊含“黑暗元素”,比如《海的女兒》體現(xiàn)偏激的愛、《西游記》處處是暴力。其實,不少童話最初是由民謠改編來的,蘊含了政治含義。比如《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為消除德意志各公國與自由城市間的文化差異而搜集的民間傳說。只要父母花心思對童話精挑細選,同時注意講述技巧,就能起到正面效果。

首先,可選擇帶有“黑暗元素”的故事,但結局一定要是正義的、給人希望的,能更有效地構建孩子的正面價值觀。西方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萊姆認為,含野蠻內(nèi)容的童話有助孩子宣泄?jié)撘庾R里與生俱來的負面沖動,如攻擊本能等。許多童話中的怪物和壞人還能反襯出美德的可貴,讓孩子們產(chǎn)生更深刻的感受。心理學大師弗洛姆也曾說過:童話以兒童可以接受的方式初涉了虐待、家庭不和等社會問題,讓孩子在童話里提前進行了一場現(xiàn)實社會生存演習,給他們面對未知現(xiàn)實的勇氣。結局一定要是好的,這不但教會孩子事情往往沒有那么糟,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更教會孩子們應對挫折的耐心和勇氣。

其次,故事要簡短。給學齡前的孩子講故事不宜超過15分鐘。年齡越小,選擇的故事也要越短小,句子也要越短越好。

再次,選擇簡單明了的劇情和“刻板形象”明顯的動物。比如殘忍的狼、狡猾的狐貍、蠢笨的熊、懶惰的豬、高傲的天鵝等。因為從發(fā)展心理學看,7歲前的孩子思維直接,無法理解黑與白之間的灰色地帶。

第四,最好用表演的方式來講故事。善用動作、手勢、表情、跟隨感情變化的語調(diào),讓孩子對故事情境有個直觀的感受,對人物的行為有直觀的影響,還能鍛煉孩子體察人物感情的能力。

最后,家長可以要求孩子續(xù)寫故事的結尾,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讓孩子續(xù)寫《皇帝的新裝》,說說皇帝和小男孩最終如何了。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