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編撰:鄒根生(壹心理專欄作者,szhuaban520)導讀:心流體驗(酣暢感)是積極心理學中的壹個重要概念,有關它的研究已經(jīng)形成了壹些重要的成果。本文從何為心流體驗、心流體驗的特征、心流體驗的發(fā)生條件、心流體驗與健康等方面進行...
編撰:鄒根生(壹心理專欄作者,szhuaban520)
導讀:心流體驗(酣暢感)是積極心理學中的壹個重要概念,有關它的研究已經(jīng)形成了壹些重要的成果。本文從何為心流體驗、心流體驗的特征、心流體驗的發(fā)生條件、心流體驗與健康等方面進行介紹與闡述。
人物介紹:
米哈爾·契克森米哈伊,美國心理學家,最早提出心流體驗(flow,亦對應中文中的“酣暢感”壹詞)并以此作為研究人們幸福感的策略的人。1935年出生于匈牙利,1950年底遷居到美國。在芝加哥大學執(zhí)教多年,1999年轉到克萊蒙研究生院執(zhí)教。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美國心理學家,密歇根大學心理學教授,積極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壹?!斗e極心理學》是他最新的代表著作,此外,還與人合著了《性格優(yōu)勢與美德》壹書。
米哈爾·契克森米哈伊的名字很不好讀,許多人不認得。于是,我對心理學同行們說:“你們知道的,那個酣暢的家伙,”這下子,他們都明白我指的是誰了。契克森米哈伊把精神高度投入的活動所伴隨的心理狀態(tài)稱之為“心流體驗”。
何為“心流體驗”?
在觀察和研究壹些具有很高天賦和創(chuàng)造力的畫家工作時,契克森米哈伊首次被這種現(xiàn)象(后來他將它命名為“心流體驗”)所吸引。當時這些畫家正在作畫,他們的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似乎都忘記了饑餓、疲憊和不適。壹旦作品完成之后,他們就對它不再感興趣,而是投入到另壹個新的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契克森米哈伊被這壹現(xiàn)象背后的內在動力深深吸引。畫家在畫畫的時候并沒有想著外部的什么東西,在畫完之后,也沒有想到外在的賞賜。
于是,契克森米哈伊開始了關于這壹心理現(xiàn)象的研究。
親愛的讀者,請回想壹下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件事的時刻,當你感受到的不僅是快樂而是真正的享受時,你正在做什么?
當契克森米哈伊請人們找出類似經(jīng)歷時,他得到了各種各樣的答案。有人談到爬山,有人談到打網(wǎng)球,有人談到做外科手術,當然也有人談到了下圍棋、攀巖或跳舞。他們從事的活動不同,但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卻極為相似。這個特征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知道的“心流體驗”。
在這種體驗里,個體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參與的活動上,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打擾他們。感覺本身作為社會因素的壹面消失了,隨之而來的是精力充沛的流動的體驗。同時,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這種絕妙的時刻通常發(fā)生在完成艱難而有價值的任務時,此時身心都達到了極限?!?/p>
芝加哥公牛隊的籃球運動員本·高登曾描述了他在打籃球時的感覺:
你感覺不到時間,不知道現(xiàn)在打到了哪壹節(jié)。你聽不到觀眾的呼聲,也不知道自己得了多少分。你不會去思考,你只是在打球。所有的進攻都是源自本能的。
當這種感覺開始消失,就會變得很恐怖。我對自己說,加油,你可以打得更好。這個時候你知道它真的不存在了,不再是直覺和本能的了。
如果你讀過茨威格的壹篇題為《全神貫注》的文章,你壹定會對其中所描述的羅丹在做雕塑工作中的忘我狀態(tài)還深有印象。
心流體驗的特征
心流體驗自有人類開始時便存在,但只是天才契克森米哈伊把它當作了壹重體驗的標志,用來解釋壹種現(xiàn)象,并研究能夠達到這種狀態(tài)的條件以及結果?,F(xiàn)在,這壹名詞在積極心理學領域已經(jīng)相當出名了。
根據(jù)大量諸如此類的研究,心理學家們認為,在技術和挑戰(zhàn)達到最佳平衡的時候,心流體驗最有可能出現(xiàn)。人們并不需要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才有可能體驗到它,起決定作用的是所呈現(xiàn)出來的挑戰(zhàn)以及行動主體的能力。壓力過大或技術不夠都有可能影響這種體驗的產生。
有趣的是,所有文化中,幾乎所有年齡的人都用相同的語言描述心流體驗。在分析了上千人對最滿足和最愉快時刻的描述之后,契克森米哈伊歸納出心流體驗的8個特征。它們并不壹定囊括所有、卻可以概括大部分的心流體驗。它們是:
1.活動具有挑戰(zhàn)性,且需要壹定技能。
要完成的任務具有相當?shù)奶魬?zhàn)性,需要全身心投入,但并不是非常困難以致無法完成。
2.人的注意力完全被活動所吸引。
人很難把自己和正在做的工作分開,而這是自動發(fā)生的。
3.活動有明確目標。
4.有清晰的反饋。
知道自己是否已經(jīng)達到了目的,哪怕只是壹種自我認定。
5.人只注意正在干的工作。
在心流體驗中,人會忘記生活中原來的不愉快。
6.人獲得壹種個人控制感。
個體可以享受控制他所處理的事物或對象的愉悅。
7.人失去了自我意識。
當注意力集中于活動和目標時,就顧不上想別的事。
8.人失去了時間感。
往往幾小時像幾分鐘壹樣地過去,但是相反的情況也會發(fā)生。
心流體驗更多發(fā)生在工作而不是娛樂中
人們什么時候才可能有心流體驗,在工作中還是在業(yè)余時間?大多數(shù)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工作的時候就是幸福的。然而,研究者發(fā)現(xiàn)事實并非如此。契克森米哈伊指出,心流體驗更多地發(fā)生在工作中,而不是娛樂中。其原因之壹就是,工作可以為我們提供有能力、有成就和充實的感覺。
電影制片人兼喜劇演員伍德·艾倫的朋友和同事都驚訝于他對電影的精力和癡情。他說,“我喜歡工作,我每周工作7天,我不介意時間,當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論是早上5點,還是晚上10點,我都會工作,之后,我才會去注意其它的事情,時間不代表任何東西?!蔽榈隆ぐ瑐愒谒ぷ鞯臅r候清晰地感受到心流體驗。而他的電影帶來的金錢和運氣就退居其后了。
如果有人問,“做家務能不能獲得心流體驗呢?”對此,契克森米哈伊認為,只要方法得當,任何工作都能給你帶來心流體驗。如果我們認為所做的工作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可以為之驕傲并能夠從中得到滿足,即使是除草或者做晚飯都可以成為快樂的源泉。相反,如果認為這些工作是我們不得不做的,或者只是別人要求我們做的,那我們就會想辦法去逃避。
心流體驗與健康
目前還沒有實證的研究和數(shù)據(jù)表明,心流體驗與壹個人的身體健康的關系。但是,獲得更多心流體驗的人,本身會更加快樂;而心情上的快樂、愉悅,對于身體的健康顯然是壹個重要的促進因素。我們是完全可以這樣去推理的。
我們知道,獲得心流體驗的重要條件之壹,是任務的挑戰(zhàn)性。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壹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當他們讓抑郁的病人忙起來——比如讓他們去做些工作或者去維持壹些親密的關系——當他們投入到這些活動中時,他們的癥狀明顯減輕。這不是很令人驚奇的事情嗎?
如果這條原則被反復證明是有效的話,那么,它值得我們把它正式地列入心理治療的方案里。
心流體驗與高峰體驗
馬斯洛在研究自我實現(xiàn)的人(同時也是心理健康的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類人擁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所謂的“高峰體驗”(或巔峰體驗)。他解釋說,這是壹種超越壹切的體驗,其中沒有任何焦慮,人感受到自我與世界的和諧統(tǒng)壹,感受到暫時的力量和驚奇。馬斯洛將其形象地比喻為“到自己心目中的天堂去旅行”。
被調查者還報告說,他們在產生高峰體驗之后,感到更自主,對生活更欣賞,而且很少擔憂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
從前面的介紹來看,在心流體驗中,人們強烈地感受到他們自己及自己的經(jīng)歷。他們體驗到能力感,并有發(fā)現(xiàn)了自我的感覺。在這點上,它與“高峰體驗”是相類似的。
如果說馬斯洛是第壹個關注和發(fā)現(xiàn)這壹心理現(xiàn)象的人,那么,契克森米哈伊則是第壹個對它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人。
做壹個心流體驗的主動實踐者
在美國,“心流體驗”的學說被傳播后,吸引了不少的實踐者。從尼桑和沃爾沃的設計師,到蒙臺梭利學校的教師,從建筑師到足球隊的教練。在某些實踐過程中,周圍的環(huán)境經(jīng)過了改造,使之充分有利于心流體驗的形成——至少不起到妨礙作用。在另外壹些實踐過程中,會給予參與的個體壹些幫助,使之更容易產生酣暢感。
編輯此文的最終目的,也正是鼓動大家成為心流體驗的主動實踐者,成為在生活中獲得更多心流體驗的人??梢哉f,壹個人所體會到的心流體驗越多,他在生活中會越快樂,而且也更容易成功。
心流體驗的發(fā)生是如此普遍,以至于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品嘗到它的甘醇。學生考試或解決壹道難題,老師講壹堂課,演講者發(fā)表壹場精彩的演說,程序員寫程序,設計師構思創(chuàng)意,寫作,深度談話,運動員完成壹次高水平的展示,等等,都能夠產生心流體驗來,更不用說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了。
當然,不同的人在生活中產生心流體驗的頻率是有差異的。它的頻率高低,與我們的行為方式有關。壹個愿意不斷挑戰(zhàn)的人,壹個形成了專注習慣的人,壹個從事自己所擅長(同時也喜歡)的工作的人,壹定能經(jīng)常獲得這種美妙的心流體驗。
資料來源:
1.《積極心理學》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紅譯,群言出版社,2010
2.《人格心理學(第柒版)》jerrym.burger著,陳會昌等譯,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
文/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譯/徐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