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誰的童年沒男友和前女友復合有缺陷?難道非得用自己的一生去報復

更新日期:2021-09-08 14:21:32  來源:m.tokeny.cn

導讀壹杯咖啡melzhou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了壹篇令人悲傷的文章,主角是馬天宇。雖然他長了壹張“少爺臉”,卻身世坎坷。按文中所說,他有壹個負債的“酒鬼爸爸”,伍歲的那年中秋節(jié),媽媽讓馬天宇去買了壹種藥;壹覺醒來壹摸,...

壹杯咖啡

melzhou

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了壹篇令人悲傷的文章,主角是馬天宇。雖然他長了壹張“少爺臉”,卻身世坎坷。

按文中所說,他有壹個負債的“酒鬼爸爸”,伍歲的那年中秋節(jié),媽媽讓馬天宇去買了壹種藥;壹覺醒來壹摸,媽媽身體都涼掉了……

作為壹位陸歲男娃的母親,看到這里被戳中了淚點,幾乎不忍心看下去。

然而流著淚看完全文,卻又感覺內心暖暖的。

母親早逝,從小挑起了生活的重擔,袁弘評價說:“他受的苦,不是我們這壹代人小時候會吃過的苦?!?/p>

雖然比他還大幾歲,但我的童年也沒吃過這樣的苦,我想我永遠也無法想象和體會這到底是什么滋味。但是我聽說過,聽我的來訪者訴說過。

我們學校有很多農民工隨遷子女,這些95后、00后,有的家庭條件并不好,女小孩普遍在家需要幫忙操持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甚至有些男小孩也不受父母待見。

曾有壹位男生,在咨詢室向我傾訴了整整兩小時,遠遠超過了咨詢時間的設置,但是我實在不忍心打斷他。

被父親辱罵、沒有任何通訊設備、沒有私人時間、個人空間,連打工收入都要全部上繳(他還未成年),即使這樣也得不到父親的贊許,父親眼中只有他的弟弟,而母親也無力保護他。

得不到家庭的庇佑,只有在學校的時間才能感受到壹些溫暖,然而因為不能在上海參加中考,成績也壹般,父親覺得讀書“不劃算”,不讓他上學了。

雖然學校也做了努力,但是最終做決定的還是監(jiān)護人,于是他還是輟學了。

失去了老師、同學的支持,他漸漸變得更沉默了,在打工的地方和同事發(fā)生摩擦,有了壹些過激行為。因此唯壹還和他偶爾聯(lián)系的壹位朋友(心理社團成員)和老師,推薦他過來咨詢。

于是便有了那兩小時的咨詢。

我努力地和他壹起尋找他身上的資源和支持系統(tǒng),最后他最信賴的,還是他的這位朋友。而這位朋友也很樂于幫助他走過這段艱難的日子,尋找生活的轉機。

這是我第壹次了解到“禍害”型的父母,開始認識到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愛子女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

知乎有個主題,“童年缺愛,長大后會怎樣”,有壹篇回答提到了答主在國外參與的壹個研究證明,童年缺愛會造成腦損傷。

我們都知道腦損傷是不可逆的,似乎童年缺愛了,人生就注定是個悲劇了?

然而,誰的童年是完美的呢?

就像馬天宇,雖然沒有父母的關愛,但至少有爺爺。所以雖然童年不幸,他卻依然具有這樣暖暖的性格。

退壹步說,即使缺愛造成了腦損傷,也并不意味著就沒有希望啊。研究證明,“談話治療,甚至可以產生新的神經元細胞?!?/p>

所以,也許我們無法修復損傷,但我們還可以開辟新的道路。

即使是豆瓣的“父母皆禍害”小組,其理念也是:“反對不是目的,而是壹種積極手段,為的是個人向社會化進壹步發(fā)展,達到自身素質的完善?!?/p>

說實話,我認為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因此沒有壹個人的童年是完美的,就算被禍害了童年,我們也不必付出壹生去報復他們。

況且,那些看上去童年不“缺愛”的人,人生又有多順遂呢?

1986年出生的馬天宇,今年剛滿30歲,他的人生不太年輕,年輕得不具有說服力;又還沒有太老,以至于老的功成名就沒有發(fā)展的可能性。請允許我借用他的成長故事來說壹個被禍害的少年,如何長大的故事。

這或許也是壹代人的長大的故事。

他有著簡單的幸福,愿意在人生的低處,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好高騖遠。

他從農村到城市的愿望很單純,最滿意的職業(yè)是廚師。
(下圖是劇照)

他說:用兩百,存肆百,回家蓋房子娶媳婦。

有著苦中作樂的心境,能在黑暗中看到生活的明亮

他說自己當服務員的時候有喜歡的女孩,寫了情書給人家。想著自己沒戶口,結婚上妹子家,那自己就是北京人了。

不因為自己受到的不幸,過于埋怨家人,反倒是在自我奮斗取得壹定成功后,也能反過來照料家人

出道十年,馬天宇的收入柒成都給家里。

自己小時候沒享受過,現(xiàn)在想照顧全家人。

不會隨便“抱怨”。沒有壹些年輕人身上源源不斷散發(fā)的對社會、對他人、對家庭的怨恨。

好友李易峰表示,“我覺得他都沒有煩心事”“很少抱怨”。

懂得體諒他人。

鄧家佳說馬天宇會特別注意不在言行之間傷害到別人,“還蠻暖的”。

他情緒失控的時候,也是因為家人沒有出現(xiàn)……(看到這里真的有的心酸)

(參加花樣姐姐節(jié)目,馬天宇痛哭不止:你們家人出現(xiàn)的時候我好難受)

在那篇網文的結尾,作者寫道:

困頓可能會把人逼向極端和仇恨,但也有馬天宇這樣的人,把痛苦全部化解掉,反而釋放更多善良。

從心理學上來說,當壹個人面臨挫折的時候,會有壹些方式來保護自己,這叫心理防御機制。

不幸的童年,有的人會選擇逃避現(xiàn)實,像鴕鳥壹樣,這叫做“否認”;

有的人長大后會采用濫用藥物、自傷等行為,這是“付諸行動”,或稱為“發(fā)泄”。

美劇《犯罪心理》中有很多犯下種種惡行的罪犯,然而了解到他們的人生經歷后,卻又不由心生同情——劇中的連環(huán)殺手,幾乎都有壹個家暴、受虐、受欺負的童年。作為心理從業(yè)者,我理解,這些極端的行為,也是壹種特殊的心理防御機制,用來處理令人不堪回首的童年。

如果聽起來有些費解,你可以看看如下的圖片:

(圖片來源于網絡,作者暫不可考)

而有壹種心理防御機制叫做為“升華”。

指的是這個人將對生活挫折的不滿、怨憤轉化為有益世人的行動。

升華壹詞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認為將壹些本能的行動如饑餓、性欲或攻擊的內驅力轉移到壹些自己或社會所接納的范圍時,就是“升華”。

我相信,每個苦難童年的經歷者,或多或少都有過想要報復的念頭,報復生下他們但沒有好好撫養(yǎng)的父母,報復沒有善待他們的社會,甚至報復沒有投對胎的自己……

從心理層面,我無比理解和同理他們的選擇。但是,也看到有些人,放下了執(zhí)著的報復的念頭,選擇用另壹種方式來處理這段苦難對自己的影響,就是“升華”。馬天宇的成長經歷了太多的苦難,他完全有理由選擇其他的防御機制,但是他最終選擇了“升華”,壹如上面的這些呈現(xiàn)。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要適度利用心理防御機制,在保護自身的同時也不致過度使用而給自身造成不利或傷害。心理防御機制往往能達到減輕心理壓力、保護心情安寧等作用。但這種防御機制也有局限性,如果壹味使用防御機制,哪怕是“升華”,而不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式,也只是在逃避面對而已。當然,這個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無論如何,沒有被溫柔對待的我們,也是可以選擇溫暖這個世界的。正如馬天宇那樣。

——theend——

(本文旨在通過公開的人物資料來說明問題,并不代表本平臺對明星人物偏好的立場,特此申明)

閱讀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