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導讀每個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情感、自尊,孩子在小時候往往不懂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所以,就需要家長讀懂他們各種行為背后的語言,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聲。利方心理咨詢中心專家解析。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語言,很重要一個前提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孩子,給他們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聲,便是家長尊重孩子的一種方法。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不管...
每個孩子從出生之日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情感、自尊,孩子在小時候往往不懂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所以,就需要家長讀懂他們各種行為背后的語言,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心聲。利方心理咨詢中心專家解析。
讀懂孩子行為背后的語言,很重要一個前提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孩子,給他們機會說出自己的心聲,便是家長尊重孩子的一種方法。實際上,任何一個人,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如果他所在的組織給予他發(fā)言的機會,他自己便會產(chǎn)生被重視、被關注的心理。而且,家長的認真傾聽會讓孩子感覺到很受重視、很安全。
有一位剛上小學的孩子,寫作業(yè)時遇到了數(shù)學題不會做,便向媽媽請教,媽媽發(fā)現(xiàn)這是一道非常非常簡單的數(shù)學題,便溫和地讓孩子自己在想一想,結(jié)果孩子卻大哭起來。孩子哭完后才抱怨發(fā)泄了很多問題,原來不是題目不會做,而是孩子從幼兒園的自由狀態(tài)切換到小學正規(guī)學習狀態(tài)時,有所不適,這種不適給他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他想以題目不會做為理由尋求媽媽的關注和呵護。
可見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是非常非常豐富的,但受年齡經(jīng)驗限制,他們可能還不知道怎樣去調(diào)整自己的內(nèi)心情緒,也不知道壓力是什么感覺,這種時候給他們發(fā)言和表達的機會,并且接受他們的這些情緒,孩子會從家長的態(tài)度那里學會如何應對自己學習和生活中的種種不適。
另外,除了要給孩子發(fā)言機會,家長們還應意識到,我們的一些習慣性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正確的,這些教育方式會不經(jīng)意間傷害到孩子。例如在沒有征求孩子意見的時候,打著“為了孩子的好的口號”幫孩子報了多個輔導班。因此,在這種狀態(tài)下,孩子不但不會上好這些輔導班,而且還會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這種情況下,有些孩子會表現(xiàn)出不合作行為,比如在吃飯時故意把碗打碎等。
孩子其實是非常聰明的,他們也會通過一些不那么明顯的方式試探和應對父母。剛上幼兒園的孩子看到壞了的玩具,會告訴父母“玩具壞了”或者問“是誰弄壞了玩具”,其實玩具壞了對孩子沒有什么影響,孩子想知道的是弄壞了玩具會不會受懲罰。如果家長告訴他,玩具是給大家玩的,應該愛護玩具,如果不小心弄壞了老師可以幫小朋友們修好。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感到自由而安全。即使是孩子真的犯了錯誤,如果板著臉訓斥甚至威脅、恐嚇孩子,這種粗暴的教育方式都會傷害到孩子,根本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孩子每種行為的背后都有特定目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在某些時期特別希望他人關注自己,他們會故意惹媽媽生氣,故意吸引家長或他人的注意力,當家長火冒三丈時,也許孩子正在一旁偷笑,因為他們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而這時,如果家長用錯誤的方法去對待孩子,這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會產(chǎn)生很不利的影響。很多教育案例表明,對付孩子這種行為的最好辦法就是“忽視”,等到孩子安靜下來,再耐心告訴孩子,他的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媽媽時刻都在關注著他。